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
人物-库尔特·哥德尔在1931年发表的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是20世纪数学和逻辑学最重大的发现之一。它深刻地揭示了概念-形式系统固有的局限性,并对数学、哲学和人工智能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定理核心思想
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的核心可以概括为:
任何一个足够强有力(足以包含基本算术)的一致的概念-形式系统,必定是不完全的。
这意味着,在任何这样的系统中,都存在一些为真但无法在该系统内部被证明的命题。
对于任何一个形式系统,真理超出该系统所规定的定理资格这件事,被称作该系统的“不完全性”。
自指的构造
哥德尔的天才之处在于他找到了一种方法,在严格的数论形式语言中构造一个能够谈论自身的命题。这个命题,通常被称为“哥德尔句G”,其本质是说:
“本命题是不可证明的。”
这个构造是概念-自指在数学上的精确实现。如果G是可证的,那么它所说的内容(它是不可证的)就是假的,这导致系统不一致。如果G是不可证的,那么它所说的内容就是真的,这意味着系统里存在一个真而不可证的命题,因此系统是不完全的。
哥德尔的证明方法中最绕人之处是他所使用的种种推理方法看上去无法被“封住”——它们拒不卷入任何形式系统。于是,初看起来,哥德尔似乎是发掘出了以前不被人知,但却意味深长的人类推理与机械推理之间的区别。这种生命系统的能力与无生命系统的能力间的差异,在真理概念与定理资格概念之间的差异上反映了出来……
对话中的类比:唱片与唱机
在对话《对位藏头诗》中,作者用唱片和唱机的关系巧妙地类比了哥德尔定理。一个形式系统就像一台唱机,它的定理就像是它可以播放的唱片(声音)。
- 唱机 ⇔ 形式系统
- 可播放的唱片 ⇔ 定理
- 声音 ⇔ 真陈述
一个“完备的”唱机应该能播放所有可能的声音。然而,乌龟向阿基里斯展示,可以制造一张特殊的唱片,其音轨的振动模式会与唱机自身的结构产生共振,从而摧毁唱机。这张唱片的名字就叫《我不能在唱机X上播放》。
曲名:“我不能在唱机X上播放” ⇔ 哥德尔串的隐含意义:“我不能在形式系统X中导出”
这张唱片的“自毁”特性,正概念-同构于哥德尔句G的自指悖论。它表明,任何足够强大的唱机(形式系统)都无法播放所有可能的唱片(真理),否则就会导致自我毁灭(不一致)。
哥德尔说没有一个足够强有力的形式系统会在下述意义上是完备的:能够把每一个真陈述都作为定理而重现在该系统中。但正如乌龟关于唱机所指出的那样,只是当你对形式系统应该能做到什么抱有不现实的期望时,这件事才像是个缺陷。
对数学基础的影响
哥德尔的发现终结了数学家们(特别是大卫·希尔伯特)试图建立一个单一、完备且一致的公理系统来囊括所有数学真理的梦想。它表明,数学真理的范围,要比任何一个固定的形式系统所能捕捉的范围更广阔。数学的创造性与人类的直觉,无法被任何一套有限的公理和规则所完全穷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