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乌龟

乌龟(Tortoise)是本书对话中的两大主角之一,与人物-阿基里斯演对手戏。他以逻辑严谨、善于思辨、偶尔有些狡猾的形象出现。

角色的起源与演变

与阿基里斯一样,乌龟这一角色也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人物-芝诺的运动悖论。人物-刘易斯·卡罗尔在其著名的逻辑悖论对话中赋予了乌龟全新的生命,使其成为逻辑思辨的化身。本书作者侯世达继承并发展了这一角色,让他成为引导读者深入思考书中核心概念的关键人物。

就像刘易斯·卡罗尔信手借来芝诺的乌龟和阿基里斯一样,我也信手借来刘易斯·卡罗尔的乌龟和阿基里斯。

性格与角色定位

在对话中,乌龟总是能从最基本的层面质疑阿基里斯(以及读者)的常识性假设。他精通逻辑,擅长使用概念-悖论和“怪圈”来揭示语言、思维和概念-形式系统中隐藏的深刻问题。

我们又遇到了刘易斯·卡罗尔在他的对话中尖锐地提出的论点:你无法永远维护你的推理模式。到了一定的地步,就只有靠信仰了。

乌龟热爱人物-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音乐,并常常通过音乐来阐释复杂的思想。

乌龟:名曲我都有,巴赫的自然不用说了。你听过巴赫的曲子吧?那种美,那种技巧!我每次听他的曲子都有新的感受。

在对话中的作用

乌龟通过不断向阿基里斯提出挑战性的问题,推动了对话的进行。他的提问和论证往往迫使读者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架,从“元层次”上审视问题。在《对位藏头诗》等对话中,乌龟甚至利用概念-自指的手段,设计出能“自我毁灭”的唱片,以此来形象地解释概念-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的核心思想。

乌龟说没有一个足够强有力的唱机会在下述意义上是完备的:它能重现唱片上所有可能的声音。哥德尔说没有一个足够强有力的形式系统会在下述意义上是完备的:能够把每一个真陈述都作为定理而重现在该系统中。

关联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