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咏叹调及其种种变奏
《咏叹调及其种种变奏》是本书的最后一段对话,其标题和结构都是对人物-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Goldberg Variations)的致敬。《哥德堡变奏曲》以一首优美的咏叹调(Aria)开始和结束,中间包含了三十个风格各异的变奏。这篇对话模仿了这种“主题与变奏”的形式,探讨了从简单的规则中如何涌现出复杂的、不可预测的行为。
对话的核心主题
对话的核心是讨论著名的“3n+1”问题(也称考拉兹猜想或角谷猜想)。这个问题规则极其简单,但其产生的序列行为却异常复杂,至今仍是数学中的未解之谜。这与“主题与变奏”的音乐形式形成了深刻的概念-同构:
- 主题 (Aria) ↔ 简单的初始规则 (如 “3n+1” 问题)
- 变奏 (Variations) ↔ 规则作用下产生的复杂多样的行为 (如数字序列)
咏叹调及其种种变奏》中提到过)和其它数论问题。
Nievergelt Jurg, J. C. Farrar, and E. M. Reingold[尼佛格尔特·尤格;法拉尔;莱因格尔德],Computer Approaches to Mathematical Problems《解决数学问题的计算机方法》,新泽西,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Hall,1974年版。
思想的融合
这篇对话作为全书的终曲,将之前章节中探讨的各种思想——概念-形式系统、概念-递归、不完全性、概念-智能的本质——汇集在一起。它通过“3n+1”问题这个具体的例子,展示了即使在完全确定的概念-形式系统中,也可能存在我们无法预测或证明其最终行为的命题。
这篇对话最终回到了人物-阿基里斯和人物-乌龟的初始场景,形成了一个宏大的“怪圈”,暗示了全书的概念-自指结构,就像《哥德堡变奏曲》最后回到了咏叹调一样,使整部作品浑然一体,循环往复,余音绕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