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上升与下降
《上升与下降》(Ascending and Descending, 1960)是人物-毛里茨·科内利斯·艾舍尔创作的一幅著名石版画,它是对“怪圈”(Strange Loop)概念最清晰、最令人难忘的视觉呈现之一。
画面内容
这幅画描绘了一座建筑的屋顶,屋顶上有一圈封闭的、自相矛盾的楼梯。两队僧侣正在这圈楼梯上行走:一队人永无止境地向上攀登,另一队人则永无止境地向下行走,但他们最终都不可避免地回到自己的出发点。这个楼梯在三维空间中是不可能存在的,但在二维的画纸上却被艾舍尔令人信服地描绘了出来。
与无穷升高卡农的同构
《上升与下降》这幅作品,在结构上与人物-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无穷升高的卡农形成了完美的概念-同构。两者都展示了一个通过一系列层次的递进(音调的不断升高或台阶的不断上升),最终却悖论式地返回到起点的过程。
- 艾舍尔的楼梯:在空间维度上不断“上升”,却形成了一个封闭循环。
- 巴赫的卡农:在音高维度上不断“上升”,却在八度音阶的循环中回到了起点。
对话的核心思想是展示一个系统如何通过一系列看似向上的步骤,最终悖论式地回到了自身的起点。这与人物-毛里茨·科内利斯·艾舍尔的石版画《上升与下降》形成了完美的同构,画中的僧侣沿着楼梯不断上行(或下行),却最终回到了出发的地方。
对逻辑怪圈的隐喻
这幅画不仅仅是一个视觉奇观,它也是对逻辑和数学中“怪圈”现象的深刻隐喻。它形象地展示了概念-自指如何能够模糊不同逻辑层次之间的界限(例如,一个系统和谈论该系统的元系统),从而产生像概念-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那样的深刻结果。画中的僧侣就像在一个概念-形式系统中进行推导,他们以为在不断前进,实际上却在一个宏大的怪圈中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