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悖论
悖论在本书中是探索自指、逻辑和形式系统局限性的核心工具。它通常指那些从看似合理的假设出发,通过看似无懈可击的逻辑推导,却得出了自相矛盾或荒谬结论的陈述或思想实验。
蒯恩对悖论的分类
书中提及了哲学家蒯恩(Willard Van Orman Quine)对悖论的思考,他将悖论分为不同类型并探讨其解决方法。
蒯恩对许多问题的思考集萃。第一篇论文讨论各类悖论及其解决。他在其中引入了我在我的书中称作“㧟摁”的方法。
Quine Willard Van Orman[蒯恩·威拉德·范·奥尔曼],The Ways of Paradox, and Other Essays《悖论之路及其它论文》,纽约:Random House,1966年版。
芝诺悖论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提出的悖论,如阿基里斯和乌龟的赛跑,揭示了人类直觉在理解无穷、运动和时空连续性等概念时遇到的困难。这些悖论在书中被反复引用,并成为人物-阿基里斯和人物-乌龟对话的基础。
论古代芝诺悖论文章的汇编,利用现代集合论、量子力学等思想对之进行仔细考察。吸引人而且富于启发性,偶尔也很幽默。
Salmon Wesley[萨尔门·魏斯利]编:Zeno’s Paradoxes《芝诺脖论》,纽约:Bobbs-Merrill,1970年版,平装本。
逻辑与自指悖论
书中大量讨论了由概念-自指引发的逻辑悖论,例如说谎者悖论。这些悖论直接关联到概念-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的核心思想,即任何足够强大的形式系统中都存在无法判定真假的命题。
有时递归似乎与悖论很接近,例如递归定义。这样的定义可能会给粗心的人一种印象,即事物自己定义自己。那就会出现绕圈子了,而且即使不导致悖论,也会导致无穷回归。
比如,我们可以有一个叫做“小句”的RTN,由豪华名词和及物动词组成,就是说,当它需要为及物动词设定主语时,它调用豪华名词;反过来,豪华名词的上通道中前面的部分实际上就是个小句,也即在豪华名词中有通道要调用小句这个RTN。这就是间接递归的一个例子。这也让人想起说谎者悖论的两步形式。
卡罗尔的逻辑悖论
刘易斯·卡罗尔的对话《阿基里斯与乌龟》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逻辑悖论:即使前提和推理规则都已被接受,人们仍可能拒绝接受结论,这引出了对推理过程本身是否需要更高层次规则的无穷回溯问题。
就像刘易斯·卡罗尔信手借来芝诺的乌龟和阿基里斯一样,我也信手借来刘易斯·卡罗尔的乌龟和阿基里斯。在卡罗尔的对话中,同样的事件一次又一次地发生,只是每一次都发生在更高的层次上,它与巴赫的“无穷升高的卡农”绝妙地相似。即便不谈其中的妙语,卡罗尔的对话也仍然包含有深刻的哲学问题,即:文字和思维是否遵循形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