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是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人物-刘易斯·卡罗尔创作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品。在本书中,它被视为逻辑、概念-悖论概念-语言的奇妙游乐场,其荒诞、梦幻的风格为《集异璧》中的许多对话提供了灵感和背景。

对话角色的来源

本书作者侯世达明确指出,他书中的主要对话角色——人物-阿基里斯人物-乌龟——正是借鉴自人物-刘易斯·卡罗尔的一篇关于逻辑概念-悖论的哲学对话《乌龟对阿基里斯说了什么》(What the Tortoise Said to Achilles)。《集异璧》中的对话延续了卡罗尔作品中那种在俏皮、荒诞的表面之下探讨深刻逻辑问题的风格。

就像刘易斯·卡罗尔信手借来芝诺的乌龟和阿基里斯一样,我也信手借来刘易斯·卡罗尔的乌龟和阿基里斯。在卡罗尔的对话中,同样的事件一次又一次地发生,只是每一次都发生在更高的层次上,它与巴赫的“无穷升高的卡农”绝妙地相似。

逻辑与非逻辑的交织

“爱丽丝”的故事充满了对日常逻辑的颠覆和嘲弄。其中的角色和事件常常挑战着因果关系、概念-意义的稳定性和语言的常规用法。这种对逻辑边界的探索,与书中讨论的理论-非欧几里德几何概念-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等主题形成了文学上的概念-同构——它们都展示了在一个看似自洽的“奇境”(Wonderland)或概念-形式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反直觉和概念-悖论性的结果。

通过引用和模仿“爱丽丝”的风格,本书将严谨的数理逻辑与天马行空的文学想象联系在一起,展示了它们背后共通的智慧与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