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是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管风琴家、羽管键琴家、小提琴家和中提琴家。他的音乐作品以其深刻的复调技巧、复杂的主题发展和丰富的情感内涵而闻名于世。
音乐中的递归与层次
巴赫的音乐,尤其是他的音乐-卡农和音乐-赋格,是概念-递归思想的杰出典范。他善于将一个简单的主题通过转位、逆行、增值、减值等多种方式进行变换和重组,构建出层次丰富、结构严谨的音乐大厦。
在巴赫的音乐里——各个声部,不论是高是低或在中间,都是起“图形”作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巴赫的曲子可以称为“倍流畅的”。
《无穷升高的卡农》:在这部卡农中,巴赫给了我们有关“怪圈”这一概念的第一个例子。所谓“怪圈”现象,就是当我们向上(或向下)穿过某种层次系统中的(这里,系统是音乐的调子)一些层次时,会意外地发现我们正好回到了我们开始的地方。
《音乐的奉献》与《赋格的艺术》
这两部晚期作品是巴赫对位艺术的巅峰之作,集中体现了他对概念-递归、概念-自指和概念-同构的探索。
-
音乐-音乐的奉献:这部作品源于巴赫在普鲁士国王腓德烈大帝面前的一次即兴演奏。作品围绕国王提供的主题展开,包含了一系列复杂的卡农和赋格,是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的典范。
-
音乐-赋格的艺术:巴赫试图在这部作品中对赋格创作的可能性进行一次完全的展示。在最后的一首赋格中,他甚至将自己的名字(音乐-B-A-C-H主题)作为主题织入音乐之中,成为一种音乐上的概念-自指。
在《音乐的奉献》中,事情往往在许多层次上发展。有关于音符和字母的技巧,有国王主题的精巧变奏,有各种原始形式的卡农,有复杂得异乎寻常的赋格,有优美并极其深沉的情感……它以一种我无法表达的方式使我想起了人类思维这个美妙的多声部赋格。
与哥德尔和艾舍尔的联系
巴赫的音乐结构,特别是其对怪圈和递归的运用,与人物-库尔特·哥德尔的数学和人物-毛里茨·科内利斯·艾舍尔的艺术形成了深刻的共鸣。他们三人的作品共同揭示了不同领域中相通的智慧之光。
巴赫和艾舍尔用两个不同的“调子”——音乐和美术——演奏着同一个主题。
我才在本书中把哥德尔、艾舍尔、巴赫这三块我精心收集的异彩夺目的瑰璧嵌为一体,并使之发扬光大、辉映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