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是认知活动中直接、具体、个别的环节,它通过感官把握世界中“这个”、“那个”的独特存在(thatness),是理知抽象的基础。
感知所把握的,是“这个”和“那个”,是千千万万不同的个体,每个都是独特的。
感知是直接的知,它不依赖于中介,直接与世界打交道。在感知中,事物直接向我们呈现其自身。
在感知世界里,没有两个东西是完全相同的。每一片树叶,每一个瞬间,都是独特的、一次性的。
展开阐述
感知,作为003-核心概念-知的两分中的一个方面,是所有认知活动的起点和基础。它构成了我们与世界最直接、最鲜活的联系。
核心特征
-
直接性 (Immediacy):感知是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直接获得的经验。它不需要经过001-核心概念-论理词的加工或中介,事物仿佛“直接”呈现在我们面前。
-
具体性 (Concreteness):感知把握的永远是具体、生动、丰富多彩的个体。它不是关于“人”的抽象概念,而是关于“面前这个微笑的张三”;不是关于“红色”的定义,而是“这朵玫瑰的一次性的红”。
-
个别性 (Particularity):感知的世界是“这个”和“那个”的世界,即充满了006-核心概念-whatness和thatness中的“thatness”(那个)。每个感知对象都是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它强调的是此物与彼物的差异,而非它们的共性。
在认知中的作用
- 知识的源泉:一切005-核心概念-理知的抽象概念和理论,最终都必须追溯到感知的经验基础。没有感知提供的鲜活材料,理知将是空洞的逻辑游戏。
- 亲密性的来源:感知是008-核心概念-亲密与切身感的来源。由于其直接性和具体性,我们在感知中与世界建立的是一种“在其中”的亲密关系,而非“在之外”的旁观关系。
局限性
- 零散与混沌:单纯的感知经验是零散、瞬时甚至混乱的。它只能告诉我们“有这个”,但无法组织这些经验,也无法告诉我们“这是什么”,无法形成稳定和可交流的知识。
- 缺乏普遍性:感知无法触及事物的共性和规律。要从“这片树叶落下”和“那片树叶落下”上升到“所有树叶都会落下”的普遍判断,必须有理知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