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理词是人类认知从感知过渡到理知阶段的关键工具,它通过抽象和概括,使得对事物的概念化、判断和推理成为可能。
感知只有“这个那个”,理知才会问“是什么”。从“这个那个”到“是什么”,人完成了一个飞跃,这个飞跃的完成,靠的是论理词。
论理词都是一些空灵的字眼,例如“是”、“体”、“相”、“有”、“无”、“同”、“异”。
我们靠论理词把世界“说”成一个道理世界。
展开阐述
“论理词”是人类从具体的感知经验(这个、那个)跃升到抽象的理知思考(是什么)的桥梁。它不是指代具体事物的名词,而是一系列用于构建逻辑关系、进行抽象思考的词语。
内涵
- 抽象性:论理词不对应任何具体的感知对象,它们是高度抽象的,例如“是/非”、“有/无”、“同/异”等。
- 功能性:它们的核心功能是建立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形成判断(A是B),进行推理(因为A是B,B是C,所以A是C),并对世界进行结构化和范畴化的理解。
- 理知的基础:没有论理词,人类的思维将停留在感知的层面,无法形成普遍的、抽象的知识。正是通过这些词,我们得以区分事物的“whatness”(是什么,本质)和“thatness”(那个,存在)。
作用与影响
- 建构概念世界:通过“是”这个最基本的论理词,我们将感知的杂多经验进行归纳和分类,形成稳定的概念。例如,将“这只猫”、“那只猫”归纳为“猫”这个概念。
- 实现逻辑推理:论理词使得三段论等逻辑推理形式成为可能,是科学、哲学等系统知识体系建立的基础。
- 区隔感知与理知:论理词的使用是005-核心概念-理知区别于004-核心概念-感知的根本标志。感知处理的是具体事物,而理知通过论理词处理的是概念和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