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知是认知活动中间接、抽象、普遍的环节,它运用“论理词”将感知的具体经验加以组织和概念化,探求事物“是什么”的本质(whatness)。
理知不同于感知,它不满足于“这个那个”,它要问“是什么?”
理知世界是一个由“是”与“不是”建构起来的道理世界。我们通过论理词,把感知的杂多经验编织成一张意义之网。
感知给你一堆石头,理知则用这些石头建造起一座大厦。理知为世界立法。
展开阐述
理知,作为003-核心概念-知的两分中与004-核心概念-感知相对的一面,是人类超越直接经验、形成系统知识的关键能力。它不是另一种“知”,而是认知活动的深化和抽象。
核心特征
-
间接性 (Indirectness):理知不直接接触事物本身,而是通过概念、符号和001-核心概念-论理词来把握世界。它是对感知经验的二次加工和反思。
-
抽象性 (Abstractness):理知舍弃了感知经验中具体、生动的细节,抽取其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即006-核心概念-whatness和thatness中的“whatness”(是什么)。例如,理知关注的不是“这只黄色的、正在摇尾巴的狗”,而是“狗”这个普遍概念。
-
普遍性 (Universality):理知的目标是发现适用于所有同类事物的普遍规律和定义。它追求的是超越此时此地、对所有情况都有效的知识。
理知如何工作
- 依赖论理词:理知的运作离不开001-核心概念-论理词。最基本的“是”字,就奠定了分类、判断和定义的基础。通过“同”、“异”、“有”、“无”等词,理知对世界进行结构化的分析和组织。
- 建构概念体系:理知将零散的感知经验组织成一个由概念、命题和推理构成的严密体系。科学、哲学、法律等都是理知高度发展的产物。
- 追求客观性:理知试图摆脱个人主观感觉的局限,达到一种客观的认识。它希望建立一个不因人而异的公共知识领域。
与感知的关系
理知与感知是相辅相成的。没有004-核心概念-感知提供的材料,理知便是空转的机器;没有理知的整理和抽象,感知经验只是一片混沌。认知正是在这两个极点之间的持续摆动和深化中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