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与征用是贯穿全书的核心事件,是乡镇财政的支柱,也是乡域政治中各种矛盾、冲突和权力技术最集中的展演舞台。
不搞开发,政府怎么办?
卖土地。搞开发实质上就是卖土地,招商引资也就是要别人来圈土地。整个大江区都是这样,把土地卖出去,钱就回来了。我们这里,除了石头也没有更多的资源,不卖土地哪儿来的钱?
展开阐述
在农业税收锐减的背景下,通过出卖和租赁土地来获取财政收入,成为小镇政府的“第一要务”和“最大的政治”。这一过程并非简单的经济行为,而是作者所定义的“034-概念-开发的政治学”,其背后是复杂的利益博弈。
开发与征用的基本模式:
- 政府主导:乡镇政府是绝对的主导者和垄断者。从招商引资、与客商谈判,到制定补偿标准、做农民工作,所有环节都由政府一手包办,村庄作为法定的土地所有者,实际上被边缘化。
- 利益分配:土地收益形成了“政府得大头,农民得中头,村里得小头”的格局,这种不平等的分配是所有冲突的根源。
- 矛盾与冲突: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分配不公,土地开发过程必然伴随着激烈的官民冲突。村民为了争取更高的补偿,会采取集体上访、缠闹等方式进行抗争(如026-地点-小岳村征地纠纷);而政府则会动用“039-权力技术-擂与媒”等各种权力技术进行应对,整个过程充满了“没有硝烟的战斗”。
主要案例:
- 053-事件-洲头村开发纠纷:小镇开发的“前沿阵地”,集中体现了政府、村民、外来投资者(011-人物-叶桦)之间的多方博弈。
- 026-地点-小岳村征地纠纷:因国家工程征地补偿标准不透明而引发的官民拉锯战,是观察“弱政与刁民”和“耗油”等权力技术的经典案例。
- 027-地点-谢张村卖地:反映了贫困村庄在开发热潮中的急切心态与弱势地位,以及开发项目本身的不确定性。
- 052-事件-石场关闭风波:虽非直接征地,但政府为给旅游开发让路而强行关闭合法石场,其内在逻辑与土地开发征用同源,即公共发展规划对私人产权的压制。
土地开发与征用是理解小镇喧嚣的钥匙,它驱动了经济的运转,也撕裂了乡土社会的利益平衡,是所有权力、策略、矛盾与希望的交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