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岳村是小镇因国家重点工程征地而引发激烈官民利益博弈的典型村庄,其陈李湾村民为争取更高土地补偿款而进行的持续上访,集中体现了“缠闹的政治学”。

陈李湾系小岳村五组…近年来由于国家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无形给陈李湾的土地面积带来了压力。今年3月沿京珠路两旁增宽100米进行绿化带的试点工程区,全组占压面积64.7亩…在进行补偿的过程中,镇政府了解到五组的实际情况后,酌情在原补偿的基础上加补2万元分摊到每亩的平均数上。

展开阐述

小岳村,特别是其下的陈李湾(第五村民小组),是观察小镇在土地开发征用过程中官民互动模式的一个绝佳案例。该村因京珠高速公路绿化带建设征地,引发了一场长期的、激烈的补偿款纠纷。

纠纷核心: 核心在于补偿价格的巨大差异。上级文件规定补偿标准为每亩5000元,但经过区、镇、村三级的层层截留,最初到达农民手中的只有每亩1000元。村民在了解到邻近乡镇的补偿标准(2800元/亩)和市里的文件后,开始了持续的集体上访,要求获得更公平的补偿。

博弈过程: 这场纠纷演变成了一场典型的“心理战”,双方都运用了各自的策略:

  • 村民(民方):采取了“缠闹的政治学”策略。他们组织严密,轮班上访,利用“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逻辑,通过持续不断的缠、闹来向政府施压,迫使政府多次让步,补偿款也从1000元/亩逐步提升至1600多元/亩。他们熟知政策,懂得利用“上访”这一合法渠道表达诉求,并巧妙地规避风险。
  • 政府(官方):面对村民的集体行动,政府则动用了多种权力技术。初期通过解释和承诺追加补偿来安抚;之后,为了分化上访集体,采取了“041-权力技术-点发”的策略,即私下给予个别带头者好处以瓦解其内部团结;在“点发”策略失效后,又转而采用“042-权力技术-耗油”的策略,即冷处理,与村民比拼耐心,看谁能耗得过谁。

这场围绕土地补偿款的拉锯战,最终陷入“035-概念-弱政与刁民”的循环,即政府的权威在与村民的反复博弈中被削弱,而村民则在“闹”中尝到甜头,变得更善于“闹”,双方的互动充满了“痞气”,正常的协商渠道难以建立。

关联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