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是将社会总生产按照其产品的最终用途(使用价值)划分为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消费资料两大基本类别,是分析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前提。
社会的总产品,从而社会的总生产,分成两大部类: Ⅰ. 生产资料:具有必须进入或至少能够进入生产消费的形式的商品。 Ⅱ. 消费资料:具有进入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的个人消费的形式的商品。
展开阐述
为了解决社会再生产中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的难题,必须将社会总生产从物质形态(使用价值)上进行划分。这一划分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基石。
两大部类的构成
-
第Ⅰ部类:生产资料的生产 (I)
- 产品:该部类的所有产品,无论其物理形态如何(如机器、钢铁、煤炭、种子、原料等),其最终用途都是作为生产消费的要素,即重新进入某个生产过程。
- 资本构成:该部类的总资本(Ⅰc + Ⅰv)和总产品(Ⅰc + Ⅰv + Ⅰm)都以生产资料的实物形式存在。
-
第Ⅱ部类:消费资料的生产 (II)
- 产品:该部类的所有产品,其最终用途都是作为个人消费的要素,用以满足工人阶级和资本家阶级的生活需要。它又可细分为:
- 必要消费资料(满足工人和部分资本家需要)
- 奢侈消费资料(仅满足资本家需要)
- 资本构成:该部类的总资本(Ⅱc + Ⅱv)和总产品(Ⅱc + Ⅱv + Ⅱm)都以消费资料的实物形式存在。
- 产品:该部类的所有产品,其最终用途都是作为个人消费的要素,用以满足工人阶级和资本家阶级的生活需要。它又可细分为:
划分的理论意义
-
揭示物质补偿的关键:这一划分直接揭示了社会再生产中物质补偿的核心关系。第Ⅰ部类必须为自身和第Ⅱ部类提供全部所需要的生产资料;第Ⅱ部类则必须为自身和第Ⅰ部类提供全部所需要的消费资料。
-
阐明交换的前提:两大部类的产品具有完全不同的使用价值,因此它们之间必须进行大规模的交换,才能满足各自再生产的需要。第Ⅰ部类需要用自己的产品(生产资料)去交换第Ⅱ部类的产品(消费资料),以支付工人工资和实现资本家剩余价值;第Ⅱ部类则必须用自己的产品(消费资料)去交换第Ⅰ部类的产品(生产资料),以补偿其消耗掉的不变资本。
-
建立平衡条件:通过对两大部类内部和它们之间的交换进行分析,可以推导出社会再生产实现平衡所必须满足的精确的量的比例关系,最核心的就是 Ⅰ(v+m) = Ⅱc。任何对这一比例的破坏,都会导致再生产过程的中断和经济危机。
这种划分方法,使得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总资本运动进行科学、精确的分析成为可能,是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