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资本的循环(W′—G′—W…P…W′)是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之一,其特点是以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资本作为起点和终点,最全面地包含了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和消费。

商品资本循环的总公式是:W′—G′—W…P…W′。

展开阐述

商品资本的循环是产业资本循环的综合形式,因为它不仅以其他两种循环为前提,而且其运动本身就包含了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消费的各个环节。

循环的阶段

  1. 起点 W′: 资本以增殖了的商品资本(W′ = W + w)的形式开始其运动。这个起点本身就是生产过程(P)的结果,它从一开始就包含了资本价值(W)和剩余价值(w)两个部分。

  2. 第一流通阶段 W′—G′: 商品资本通过出售转化为货币资本(G′)。在这个阶段,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同时实现为货币。

  3. 第二流通阶段 G′—W: 货币资本(G′)再转化为生产资本的要素(劳动力A和生产资料Pm)。在这个阶段,资本价值(G)和剩余价值(g)的流通发生分离。G被重新投入生产循环,而g则作为收入被消费或被资本化。

  4. 生产过程 P: 资本重新进入生产领域,其结果是再生产出一个新的、价值更大的商品资本(W′或W″),从而完成整个循环。

特点与意义

  • 总产品运动的视角:与前两种形式不同,W′…W′循环的起点是总产品(W′),因此它天然地将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和消费包含在内。它不仅表现单个资本的运动,更适合作为分析社会总资本运动的形式。
  • 消费作为前提:在这个循环中,全部商品产品(W′)的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是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这揭示了消费对整个再生产过程的重要性。
  • 资本关系的显现:该循环以W′(=资本价值+剩余价值)开始,从起点就鲜明地表现了资本关系。整个运动不仅是资本价值的循环,也包含了剩余价值的循环。
  • 再生产的前提:W′…W′循环的进行,需要以市场上已经存在其他商品(W=A+Pm)为前提,这些商品本身又是其他产业资本的商品资本(W′)。这表明,任何一个单个资本的循环都与其他资本的循环交织在一起,并受其制约。

由于商品资本的循环最全面地反映了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它成为魁奈《经济表》分析的基础,也为理解社会再生产理论提供了最佳的出发点。

关联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