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真理观是一种信念,认为存在一套普遍适用、永恒不变的终极真理体系,其他所有道理都是这一真理的分殊。
我一开始读哲学,是读黑格尔,后来一直读到柏拉图,不管读得深浅,但是大致是在这样一个思想框架和精神框架下思考的。简单说,有一套终极的真理或者唯一的理念,其他的都是这样的一个一的分殊。可以说是普遍主义的或绝对主义的。
海德格尔说,永恒真理是基督教思想的残余,我们也蛮可以这样说唯一真理体系的观念。
近世以来,唯一真理的观念又有科学真理观的影响。科学追求唯一的真理,而人们由此认为,要么只有科学能提供真理,要么其他真理也都像科学真理那样是唯一的。
展开阐述
“唯一真理观”是西方哲学中的一个核心传统,它假定宇宙的背后存在一个终极的、统一的、客观的真理。
思想根源
这种观念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柏拉图的理念论,即认为纷繁变化的现象世界之上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理念世界。此后,它通过基督教神学(上帝作为终极真理的源头)和近代科学的崛起而得到强化。科学的巨大成功,使人们倾向于将科学追求唯一、客观真理的模式,投射到哲学、伦理、政治等所有领域。
核心内涵
- 普遍主义与绝对主义:它相信存在一种“上帝之眼”的视角,可以发现对所有人都有效的普遍原理和绝对真理。
- 体系化追求:在这种观念下,哲学的任务被理解为构建一个无所不包的、统一的理论体系,用唯一的“道”来解释和统摄形形色色的“理”。
- 排他性:它倾向于将不符合其体系的见解视为谬误或尚待克服的偏见。
深远影响
对唯一真理的追求,一方面曾是系统性思想发展的强大动力。但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诸多问题:
- 思想僵化:可能导致对异见的压制和对思想多元性的否定。
- 政治后果:在政治领域,它容易与历史目的论或某种形式的专制思想结合,认为存在唯一正确的社会发展蓝图和政治体制,从而为强制性的社会改造提供理据。
- 混淆不同领域:它混淆了005-核心抽象-实证科学与哲学的界限,试图用追求客观事实的方式来处理关乎003-核心抽象-哲学关心的是事物的意义和009-核心抽象-主体性的问题。
现代思想的一个重要转向,就是002-核心抽象-走出普遍主义,开始质疑和反思这种唯一真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