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科学都起于对常识的反思和穷理,但它们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科学旨在建立一个关于纯客观世界的、具有普遍性和唯一性的理论体系;而哲学则始终连同主体性来探究世界的道理和事物的意义,因此不存在唯一的哲学体系。
哲学科学就是一回事。后来分了,从它们分道yang镳的关节点上,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今天的哲学是什么。
哲学和科学都超出常识,但方向不同,方法也不同。哲学始终有别于对象化的科学研究方式,它始终连同主体性本身来言说世界的道理。
我同时希望说明,只有实证科学才能提供客观普遍性的理论,这不是哲学所能成就的,但更本质的是,这不是哲学所要做的。
展开阐述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是理解各自性质的关键。它们同源于对007-核心抽象-常识世界的006-核心抽象-穷理活动,但在根本目标、方法和语言上分道扬镳。
共同的起源:穷理
科学和哲学都始于对常识中那些零散、局部、有时相互矛盾的道理的追问,试图找到背后更深层、更具贯通性的“理”。
根本的分野
-
目标不同:
- 科学:追求建立一个关于纯客体世界的、唯一的、普遍适用的理论。它只问世界“是什么”,不问其“意义为何”。
- 哲学:关心003-核心抽象-哲学关心的是事物的意义,它的探究无法也无意脱离009-核心抽象-主体性。它探究“何为幸福”、“何为正义”,这些问题本质上与人的感知和价值相连。
-
方法不同:
- 科学:核心方法是“客体化”,系统地清除研究对象中的主体感觉(如冷热、远近),并代之以可精确量度的概念(如温度、距离),最终目标是使用数学语言进行长程推理。
- 哲学:主要通过010-核心抽象-对话式探究和概念考察。它不进行长程推理,其确定性来自“内在的严格性”——即参与精神对话时的诚实与觉悟。
-
语言不同:
- 科学:为了消除模糊性和分歧,科学需要创造一整套全新的、严格定义的术语和概念体系,其理想是纯粹的数学语言。
- 哲学:大体上使用自然语言。哲学也会发展出一些论理词(如理性、经验),但这些词汇始终与我们的感知和意义世界相连,无法做到纯粹客观。
对关系的误解
一种常见的误解是,认为哲学也应当像科学一样,追求建立一个统一的、客观的真理体系,或者用005-核心抽象-实证科学的方法来做哲学。这种做法混淆了二者的根本区别,既不能为科学做出贡献,又会使哲学变成无趣的智力游戏,远离其关怀事物意义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