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于1966年至1976年在中国发生的全国性政治运动,对作者的个人成长、教育经历和思想转变造成了决定性的影响。

中学一共上了两年,初二快结束的时候闹“文化大革命”,就失学了。

然后就来了“文化大革命”,关于“文化大革命”当然有非常多可说的,对于我个人尤其如此。

到了1975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还没有结束,但人们对“文革”的态度已经大不一样,至少在北京青年当中,很多年轻人对现状高度不满,觉得一定要有所改变。

展开阐述

“文化大革命”(1966-1976)是贯穿作者个人成长史和思想形成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不仅中断了作者的常规教育,也深刻地塑造了他和他们那一代人的精神世界。

对个人经历的影响

  1. 中断学业:作者的初中教育因“文革”的爆发而被迫中断,使他“失学”。这使得他之后的学习主要依靠在动荡环境下的个人阅读和思考。
  2. 家庭变故:“文革”开始后不久,作者的父母被打成“黑帮”并送去劳改,这给年少的他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也促使他快速成熟。
  3. 思想启蒙:“文革”后期,社会上对运动本身的反思和怀疑逐渐增多,在当时的北京青年中形成了一种“对现状高度不满”的共识。这种普遍的幻灭感和寻求改变的渴望,成为了作者那一代人思想启蒙的催化剂,促使他们转向独立的阅读和思考。
  4. 大串联:运动初期,作者跟随“大串联”的浪潮游历全国,这次经历虽然始于“革命的想法”,但客观上开阔了他的眼界,成为一种非典型的社会实践教育。

时代烙印

“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乱、理想的破灭以及随之而来的思想觉醒,是理解作者这一代知识分子思想底色的关键背景。他们对“唯一真理观”的警惕和反思,对“说理”和“对话”的重视,都与这段历史经验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它既是个人命运的转折点,也是一代人思想形成的出发点。

关联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