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的周转时间是资本价值完成一次循环并回到其初始形式所经历的全部时间,它由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两个部分构成。
资本的循环,不是当作孤立的过程,而是当作周期性的过程时,叫作资本的周转。这种周转的持续时间,由资本的生产时间和资本的流通时间之和决定。这个时间之和形成资本的周转时间。
展开阐述
周转时间是衡量资本运动速度的核心指标,它计量了资本价值从预付到增殖并流回的完整周期。这个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资本的增殖效率和年剩余价值率。
周转时间的构成
资本的周转时间(U)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这两个部分在时间上是互相排斥的:
-
生产时间 (PZ):资本停留在生产领域的时间。它本身又包含两个部分:
- 劳动期间:资本在劳动过程中被实际加工,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被生产性地消费的时间。这是唯一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时期。
- 生产中断期:资本虽处于生产领域,但劳动过程暂停。例如,原材料的干燥、农作物的生长、产品的自然发酵等。在此期间,不产生新的价值。
-
流通时间 (Zz):资本停留在流通领域的时间。它也包含两个部分:
- 出售时间 (W′—G′):将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所需的时间。
- 购买时间 (G—W):将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要素所需的时间。
因此,周转时间的完整公式是: U = PZ + Zz
影响周转时间的因素
- 生产部门的物质条件:不同产业的生产过程(如农业、造船业、纺织业)具有截然不同的劳动期间和生产时间,这是决定周转时间差异的根本原因。
- 资本构成: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及各自的耐用程度,决定了资本价值补偿和更新的速度,从而影响总周转时间。
- 市场与流通条件:市场距离、交通运输效率、支付期限、信用制度的发达程度等,都直接影响流通时间的长短。
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动力驱使资本家想尽一切办法缩短周转时间,尤其是缩短非生产性的流通时间和生产中断期,以提高资本的周转速度和年剩余价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