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的周转次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预付资本完成其完整循环过程的次数,是衡量资本运动速度的关键指标。
正如工作日是劳动力职能的自然计量单位一样,年是处在过程中的资本的周转的自然计量单位。这个计量单位的自然基础是,在温带这个资本主义生产的祖国,最重要的农产品都是一年收获一次。
展开阐述
周转次数(n)是资本在一年内价值增殖效率的直接体现。它与周转时间(u)成反比。如果以年(U)作为计算周期,则周转次数的计算公式为:
n = U / u
例如,如果一个资本的周转时间是3个月,那么它在一年内的周转次数就是12/3 = 4次。如果周转时间是18个月,那么周转次数就是12/18 = 2/3次。
周转次数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周转次数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年剩余价值率(M′)等于实际剩余价值率(m′)与周转次数(n)的乘积:
M′ = m′ * n
这个公式揭示了资本周转的秘密:
-
加速周转等于增加资本:一个周转速度快的较小资本,与一个周转速度慢的较大资本,可以在一年内推动等量的劳动,从而生产出等量的剩余价值。例如,一个每年周转10次的500镑可变资本,与一个每年只周转1次的5000镑可变资本,在剩余价值率相同的情况下,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是相等的。
-
提高年剩余价值率:通过加速周转,资本家可以用同一笔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内多次购买劳动力并榨取剩余价值。每一次周转,都是用工人自己新创造的价值的货币形式来重新购买他的劳动力。周转越快,这种“预付”更新的次数就越多,相对于最初预付的资本而言,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
因此,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情况下,年剩余价值率与周转次数成正比。这驱使资本家不遗余力地采用各种手段(技术进步、信用制度、改善交通等)来缩短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以提高资本的周转次数,从而获得更高的年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