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剩余价值率是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额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它由实际剩余价值率和可变资本的年周转次数共同决定。

我们把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额和预付可变资本的价值额之比,称为年剩余价值率。

展开阐述

年剩余价值率(M′)揭示了资本周转速度对价值增殖的决定性影响。它不同于在单个生产周期内计算的实际剩余价值率(m′),后者只表示劳动剥削的程度。

年剩余价值率的公式

年剩余价值率的计算公式为:

M′ = m′ * n

其中:

  • M′ = 年剩余价值率
  • m′ = 实际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 / 使用的可变资本)
  • n = 可变资本的年周转次数

这个公式表明,年剩余价值率不仅取决于对劳动的剥削程度(m′),还与资本周转的速度(n)成正比。

周转速度的意义

  • 预付资本与使用资本的区别:必须区分预付可变资本和使用可变资本。预付资本是为了保证生产连续性而必须准备的总资本,而使用资本是每个生产周期实际投入劳动过程的部分。周转越慢,为推动等量劳动,需要预付的资本就越多。

  • 周转的本质:可变资本的每一次周转,都意味着资本家能够用工人自己新创造的价值(的货币形式)来重新购买他的劳动力。周转越快,资本家在一年内利用这种“无本买卖”的次数就越多。

  • 年剩余价值率 > 实际剩余价值率:只要资本一年周转一次以上(n > 1),年剩余价值率(M′)就必然大于实际剩余价值率(m′)。例如,一个实际剩余价值率为100%的可变资本,如果一年周转10次,其年剩余价值率将高达1000%。这造成一种假象,似乎剩余价值来源于流通领域,掩盖了其来源于生产过程中的无偿劳动这一事实。

结论

年剩余价值率的概念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两个核心秘密:

  1. 时间就是金钱:通过缩短周转时间、提高周转速度,资本可以用更少的预付资本,在一年内榨取到同样多甚至更多的剩余价值。
  2. 剥削的连续性:资本的周转使得对劳动的剥削成为一个连续不断、自我维持的过程。资本家不断地用工人自己创造的价值来购买和驱使工人进行新的劳动,从而实现剩余价值的周期性再生产。

关联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