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时间的长短对资本的周转和增殖起着一种消极的限制作用,它不仅延长了资本的预付时间,还直接影响预付资本的规模。
资本的流通时间,一般说来,会限制资本的生产时间,从而也会限制它的价值增殖过程。限制的程度与流通时间持续的长短成比例。
展开阐述
流通时间是资本周转中一个不可避免但又非生产性的阶段。资本在这一阶段不创造价值,因此,流通时间越长,资本的增殖效率就越低。其具体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延长资本周转时间
资本的总周转时间是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之和。因此,流通时间的延长,直接导致总周转时间延长,从而降低了资本在一年内的周转次数和年剩余价值率。
2. 增加预付资本量
为了保证生产过程不因资本处于流通领域而中断,资本家必须预付追加资本来填补这一空档。流通时间越长,为维持生产连续性所需要的追加资本就越多。这不仅增加了预付资本的总量,还特别增加了必须以货币资本形式存在的资本部分的规模,因为这部分资本需要随时准备用于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
3. 产生流通费用
资本停留在流通领域会产生两类费用:
4. 增加市场风险
流通时间的延长,特别是出售时间的延长,意味着商品资本要更久地暴露在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之下,增加了资本经营的不确定性。
决定流通时间的因素
- 市场距离:生产地与销售地的物理距离是根本因素。交通运输工具的革命(如铁路、轮船)极大地缩短了商品的移动时间。
- 商业与信用:商业资本的介入和信用制度的发展,可以使单个产业资本家的资本更快地从商品形式中解脱出来,加速其回流。
- 市场状况:市场行情的好坏、支付期限的长短、购买和出售的难易程度等,都会直接影响流通时间。
资本主义生产通过不断发展交通、通讯、信用和商业,力图将流通时间压缩到最低限度,以克服其对资本增殖的消极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