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本是生产资本中其价值只是逐渐地、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产品中去,并在其物理形态上能持续参与多次生产过程的那部分资本。

一部分资本是以不变资本的形式即生产资料的形式预付的。生产资料在它保持着进入劳动过程时的独立使用形式的期间,作为劳动过程的因素执行职能。……由于这种特性,这部分不变资本取得了固定资本的形式。

展开阐述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区别,并非源于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因为二者都属于不变资本或可变资本),而是源于它们在资本周转方式上的根本不同。这一区别只存在于生产资本内部。

固定资本的特征

  1. 物质形态:固定资本主要由劳动资料构成,如厂房、机器、工具、土地改良设施等。它们在生产过程中保持其原有的物理形态,并在其使用寿命终结前,持续参与多次、反复的劳动过程。

  2. 价值转移方式:固定资本的价值不是一次性地转移到产品中,而是随着其自身的物理损耗(有形损耗)和技术过时(无形损耗),将其价值一部分一部分地、逐渐地转移到它所帮助生产的一系列产品中去。转移的价值量与其平均使用寿命成反比。

  3. 独特的流通与周转

    • 价值的双重存在:在任何时候,固定资本的价值都表现为两种存在形式:一部分价值仍固定在其物理躯体中,留在生产过程内;另一部分价值则已转移到商品产品中,随商品进入流通。
    • 货币形式的积累:随着商品出售,转移出去的这部分价值会以货币形式一滴一滴地流回,并积累成一个折旧基金或补偿基金。
    • 周期性实物更新:只有当固定资本的整个使用寿命终结,其全部价值都以货币形式积累起来之后,这笔货币基金才会被用于购买新的同类物品,完成固定资本的实物补偿或再生产。因此,固定资本的周转时间等于其整个寿命周期,通常包含流动资本的多次周转。

决定因素

一种生产资料是否成为固定资本,不由其物理属性(如耐用性、不动性)直接决定,而由其在生产过程中的职能决定。例如,牲畜作为役畜是固定资本,但作为育肥对象(原料)则是流动资本。耐用性只是劳动资料能够长期执行其职能的物质前提,而非其成为固定资本的直接原因。

对固定资本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再生产的长期性和周期性,其补偿和积累机制是理解经济周期和危机的重要基础。

关联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