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是地方政府为发展本地经济、创造税收和就业而展开的核心活动,通过提供土地、税收、金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政府服务,吸引外部企业前来投资建厂,是理解中国地方政府深度参与经济发展过程的起点。

地方政府不仅可以为经济发展创造环境,它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深度参与者,这一点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招商引资不仅是招商局的部门职能,也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地方政府的核心任务,是需要调动所有资源和手段去实现的目标。

以行政区划为单位、以税收和土地为手段展开招商引资竞争,且在上下级政府间层层承包责任和分享收益,这一制度架构对分税制改革后经济的飞速发展,无疑有很强的解释力。

展开阐述

定义与地位

招商引资是地方政府为吸引外部资本、技术和项目落地,以推动本地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和扩大就业为目的的一系列活动。在中国,这并非某个政府部门的孤立职能,而是地方政府工作的核心任务,常常需要“全民招商”,调动所有政府资源来促成,是地方政府深度参与甚至主导经济发展的最典型表现。

核心动机

  1. 财政收入:自016-关键事件-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企业缴纳的增值税、所得税等主要税种都在注册地缴纳并与地方分成。因此,成功引进一个企业,尤其是能带来巨大流水的制造业企业,就意味着为地方引入了稳定且可观的税源。
  2. 官员政绩: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考核体系下,招商引资带来的投资额、GDP增长、就业岗位等都是地方官员最直接、最显性的政绩,与其晋升和声望密切相关。

主要手段

地方政府几乎可以干预所有对企业至关重要的生产要素,为招商引资提供一揽子优惠条件,形成激烈的地方间竞争:

  • 土地优惠:以极低的价格甚至免费提供工业用地,并负责“三通一平”或“七通一平”等基础设施配套。这是002-核心概念-土地财政模式的重要一环。
  • 金融支持:通过004-核心概念-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入股、协助企业获取银行贷款、提供贷款贴息、设立006-核心概念-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等方式提供全方位的资金支持。
  • 税收优惠:提供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或“三免三减半”等税收减免,或对企业高管的个人所得税进行返还。
  • 一站式服务:在项目审批、获取牌照、招工、员工落户、高管子女入学就医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便利化服务。

影响与后果

  • 正面:激烈的地区间招商引资竞争,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工业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是中国经济奇迹背后的重要微观机制。
  • 负面
    • 重复建设与产能过剩:各地为争抢项目,容易在光伏、液晶面板等行业引发重复投资和035-宏观现象-低消费与产能过剩
    • 地方债务风险:为招商引资而进行的过度投资和负债,是029-宏观现象-地方政府债务累积的重要原因。
    • 寻租与腐败:政府深度介入资源配置,为官商勾结和腐败提供了土壤。

关联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