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最成功的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其开发运营模式是地方政府(管委会)主导,并依托下属国有企业(如兆润集团、中新集团)进行市场化运作的典范,展现了在优越区位条件下,政府主导的园区开发能达到的高水平。
苏州工业园区是规模最大也是最成功的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占地278平方公里。2019年,园区GDP为2 743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70亿元,经济体量比很多地级市还大。
…如此大规模园区的开发和运营,自然要比“宽窄巷子”复杂得多,参与公司众多,主力是两家国企:兆润集团负责土地整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一级开发),2019年底刚上市的中新集团负责建设、招商、运营(土地二级开发)。
展开阐述
概况
苏州工业园区(China-Singapore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IP)最初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合作项目,现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发展最成功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园区经济体量巨大,产业层次高,营商环境优越,是中国园区经济的标杆和典范。
开发运营模式
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政府主导 + 国企市场化运作”的独特模式:
- 统一管理:园区由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进行统一的规划和领导。
- 国企分工执行:具体的开发和运营任务,由管委会下属的两家核心国有企业分工协作完成,实现了专业化和市场化运作。
- 兆润集团:作为典型的004-核心概念-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主要负责土地一级开发。管委会将土地作为资本注入,由兆润集团负责前期的拆迁和“九通一平”等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003-核心概念-土地金融模式(土地抵押贷款、发债等)为开发筹集资金。
- 中新集团:主要负责土地的二级开发。从中新集团接手“熟地”后,进行标准厂房、商业载体的建设,并承担核心的012-核心概念-招商引资和园区日常运营管理工作。
成功因素
- 优越的区位条件:地处长三角核心腹地,紧邻上海,能够充分享受中国经济最活跃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 高水平的规划与运营:借鉴了新加坡的先进经验,园区规划具有前瞻性,运营管理水平极高,以其亲商、高效的政府服务和优美的城市环境而闻名。
- 高端产业集聚:由于营商环境优越,园区的012-核心概念-招商引资重点是“优中选优”,成功吸引了大批世界500强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形成了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产业集群。
模式启示
苏州工业园区的案例,展示了在经济发达地区,政府主导的开发区模式所能达到的高度。它通过专业的国有平台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实现了规划、融资、开发、招商、运营的高效统一。然而,这种模式的成功高度依赖于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经济基础,对于中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难以简单复制,后者可能需要探索如024-核心实体-华夏幸福的“产城融合”等不同的开发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