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方(BOE)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显示面板生产商,其发展历程是地方政府深度参与、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典型案例。通过与北京、成都、合肥、重庆等多地政府合作,京东方以“股权融资+银团贷款”的模式获得了巨额投资,打破了国外厂商的技术垄断,并带动了中国光电显示产业集群的形成。

在显示面板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的投资发挥了关键作用。以规模最大也最重要的公司京东方为例,其液晶显示面板在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等领域的销量近些年来一直居于全球首位。

根据其2020年第三季度的报告,前六大股东均是北京、合肥、重庆三地国资背景的投资公司,合计占股比例为23.8%。其中既有综合类国资集团…也有上一章讨论的地方城投公司(如合肥建投和重庆渝富)。

展开阐述

企业概况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BOE)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显示产品生产商,其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电视等五大领域的显示屏出货量均位列全球第一。它的崛起是中国突破“缺芯少屏”困境、实现高技术产业升级的标志性成就,也是理解中国地方政府与企业合作模式的绝佳案例。

政企合作的发展历程

京东方的每一条高世代生产线都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深度参与和巨额投资,其发展历程展现了中国特色的产业扶持模式:

  1. 北京起步:2005年,京东方在北京建设5代线时,在上市融资失败后,由北京市政府出面协调,以国资公司借款和银团贷款的方式筹集了启动资金。但项目投产后遭遇行业周期低谷,公司巨亏,也让京东方开始探索新的融资模式。
  2. 成都试水:2008年,京东方与成都市政府合作建设4.5代线,首次成功试水“股权融资+银团贷款”模式。由成都的两家005-核心概念-城投公司通过定向增发方式入股,提供了充足的资本金,保障了项目成功并抢占了智能手机市场先机。
  3. 合肥豪赌:2008年,在被国际巨头夏普两次搅局、被深圳和上海“放鸽子”后,京东方获得了当时财力并不雄厚的合肥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为建设投资高达175亿元的6代线,合肥市政府承诺兜底90亿元,并联合本地城投公司参与定向增发,最终撬动社会资本,建成了中国大陆第一条高世代生产线,也奠定了合肥作为“新兴产业之都”的地位。
  4. 全国扩张:2008年后,京东方进入快速扩张期,在北京、重庆、鄂尔多斯、福州等地成功复制了与地方政府合作的“合肥模式”,通过政府平台公司出资、定向增发、委托贷款、006-核心概念-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等多种方式获取了数百亿乃至千亿级别的资金,建立起全球领先的产能。

模式的本质与意义

  • 政府的角色:在京东方的成长中,地方政府不仅是投资者,更是项目成功的关键推动者。它们以012-核心概念-招商引资的逻辑,提供土地、税收优惠、低息贷款、财政补贴,并利用政府信用为企业背书,撬动银行(特别是025-核心实体-国家开发银行)和社会资本,承担了市场不愿承担的巨大前期风险。
  • 企业的角色:京东方作为产业龙头,为地方带来了巨大的投资、先进的技术、税收和就业,并最终带动了整个光电显示产业链在当地的集聚,帮助地方实现了产业升级。
  • 启示:京东方的案例是理解中国“生产型政府”如何运作的绝佳样本。它展示了在面临市场失灵(如国外技术垄断和恶性竞争)和资本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如何通过深度介入,集中资源办大事,帮助本土企业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战略性产业中实现追赶和超越。

关联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