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德电力是中国第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光伏企业,其创始和早期的巨大成功,是地方政府(无锡)扮演“天使投资人”、扶持新兴产业的典型案例。但其后在政府支持下的过度扩张和最终的破产重整,也揭示了地方政府深度干预下,产业政策可能带来的风险。
2001年,施正荣在无锡市政府的支持下创办了尚德,占股25%,无锡的三家政府投资平台(如无锡国联发展集团)和五家地方国企(如江苏小天鹅集团)共出资600万美元,占股75%。可以说无锡政府扮演了尚德“天使投资人”的角色。
2005年,尚德成为中国首家在纽交所上市的“民营企业”…上市后一跃成为中国首富。这种造富的示范效应非常强烈,刺激各地政府纷纷上马光伏项目。
展开阐述
创立与崛起
2001年,归国科学家施正荣博士带着先进的光伏技术寻求创业,最终在无锡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创办了尚德电力。无锡市政府通过多家下属的国企和投资平台联合出资600万美元,占据公司75%的股份,为尚德的启动扮演了关键的“天使投资人”角色。
2005年,在引入高盛等海外投资者、完成国资退出后,尚德电力成功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美国主要交易所上市的民营光伏企业。创始人施正荣也因此一度成为中国首富。尚德的巨大成功,起到了强烈的示范效应,极大地激发了全国各地政府012-核心概念-招商引资、扶持光伏产业的热情,开启了中国光伏产业的第一个发展高潮。
过度扩张与危机
在017-关键事件-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四万亿”刺激政策背景下,以及无锡市政府“5年内再造一个尚德”等雄心勃勃的规划推动下,尚德电力和当时国内其他光伏龙头企业一样,开始了大规模的负债扩张。然而,其市场严重依赖提供高额补贴的欧美。当2011年欧美各国因经济危机削减补贴,并对中国光伏产业发起022-关键事件-光伏产业“双反”调查后,尚德的外部需求瞬间消失,公司迅速陷入经营和债务危机。
破产与重整
由于债务危机无法化解,尚德电力于2013年3月被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破产重整。相比于后来027-核心实体-赛维LDK的重整过程,无锡尚德的破产重整被认为更加市场化,对债权人的保护也相对较好,后被最高人民法院列为“2016年十大破产重整典型案例”之一。
案例启示
尚德电力的兴衰是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它生动地展示了地方政府在扶持新兴产业初创期时,可以通过提供启动资金和政府背书发挥关键作用。但它也揭示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过度干预和推动,可能导致企业脱离市场规律进行过度扩张,积累巨大风险。其最终的破产重整,也反映了在处理“失败”的产业政策后果时,不同地方政府的市场化程度和法治环境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