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资本的循环(P…W′—G′—W…P)是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之一,其特点是以生产资本作为起点和终点,突出表现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不断更新的再生产过程。
生产资本循环的总公式是:P…W′—G′—W…P。这个循环表示生产资本职能的周期更新,也就是表示再生产,或者说,表示资本的生产过程是增殖价值的再生产过程;它不仅表示剩余价值的生产,而且表示剩余价值的周期再生产;它表示,处在生产形式上的产业资本不是执行一次职能,而是周期反复地执行职能,因此,过程的重新开始,已由起点本身规定了。
展开阐述
生产资本的循环将生产过程(P)置于起点和终点,而将流通过程(W′—G′—W)作为中介。这与货币资本的循环(G…G′)正好相反,后者将生产过程视为流通的中介。生产资本循环强调的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连续性和周期性。
循环的阶段
- 起点 P: 资本以生产资本的形式存在,其职能是进行生产,创造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资本(W′)。
- 第一流通阶段 W′—G′: 这是资本循环的第三阶段,资本家将商品资本(W′)出售,转化为货币资本(G′)。在这个阶段,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都得以实现。
- 第二流通阶段 G′—W: 这是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资本家将实现的货币资本(G′)再投入流通,购买新的生产资料(Pm)和劳动力(A),使资本重新回到生产资本(P)的形式。
特点与意义
- 再生产的视角:P…P的形式直接展现了再生产的本质。资本的运动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周期性地更新,生产过程本身就是增殖价值的再生产过程。
- 流通形式的变化:该循环中的总流通形式是 W′—G′—W,这与简单商品流通(W—G—W)的形式相同。这使得庸俗经济学容易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误解为单纯为了满足消费而进行的商品生产,从而掩盖了价值增殖的本质目的。
- 剩余价值的分配:在这个循环中,剩余价值(w)的流通(w—g—w)与资本价值(W)的流通(W—G—W)在W′—G′之后发生分离。资本家可以将剩余价值作为收入消费掉(简单再生产),也可以将其资本化(积累和扩大再生产),这决定了再生产的性质。
生产资本的循环形式是对货币资本循环形式的批判,它揭示了货币形式的独立性只是一种外观,资本的本质在于其作为生产资本不断地进行价值增殖的再生产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