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公式(G…G′,P…P,W′…W′)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同一资本循环过程的连续性,但各自强调了资本运动的不同方面和特征。
如果我们对这三个形式进行概括,那么,过程的所有前提都表现为过程的结果,表现为过程本身所产生的前提。每一个因素都表现为出发点、经过点和复归点。总过程表现为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成为流通过程的中介,反之亦然。
展开阐述
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它们并非各自独立的资本运动,而是同一资本在不同阶段的连续表现。资本的不同部分同时存在于这三个循环中,保证了生产的连续性。
三个公式的对比
循环公式 | 起点与终点 | 核心表现 | 特点与局限 |
---|---|---|---|
G…G′ | 货币资本 | 价值增殖 | 1. 最鲜明地表现了“为赚钱而生产”的动机。 2. 生产过程(P)仅被视为流通(G-W-G)的中断和手段。 3. G′直接表现为已实现的、可积累的资本关系。 4. 容易掩盖生产过程的实质,产生“货币生货币”的拜物教观念。 |
P…P | 生产资本 | 再生产 | 1. 强调了生产过程是不断更新的再生产过程。 2. 流通过程(W′-G′-W)仅被视为生产的中介。 3. 流通形式为W-G-W,易与简单商品流通混淆,掩盖资本主义的剥削性质。 4. 价值增殖被包含在内,但不像G…G′那样突出。 |
W′…W′ | 商品资本 | 社会总资本运动 | 1. 以包含剩余价值的总产品(W′)为起点,最全面地包含了社会产品的分配与消费。 2. 揭示了任何单个资本的循环都以其他资本的存在为前提。 3. 最适合作为分析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基础。 4. 循环的完成以整个社会的消费为条件。 |
统一性
这三个循环是同一过程的不同侧面,它们互相包含、互为前提。例如,G…G′的第一次反复,就已经预设了P…P和W′…W′的存在。在现实中,一个产业资本的不同部分总是同时处于这三种形式,一部分是生产资本,一部分是商品资本,一部分是货币资本。正是这种并存和相继的统一,才保证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连续性。
对这三个公式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不仅仅是一个静止的物或价值额,而是一个处在不同形式转化中的、不断自行增殖的运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