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的资本理论将重农学派的“预付”概念普遍化为适用于一切产业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但由于混淆了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并错误地分析了价值的构成,导致其理论充满矛盾和混乱。
亚·斯密的惟一进步是把上述范畴普遍化。……但是,他的进步只限于范畴的这种普遍化。他所做的说明是远远落在魁奈后面的。
展开阐述
亚当·斯密继承并发展了重农学派的理论,但他对资本的分析却造成了深远的理论混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定义混乱
斯密一方面正确地将固定资本定义为“不必更换所有者或进一步流通”就能提供利润的劳动工具,将流动资本定义为需要通过出售才能提供利润的工资和原料。但另一方面,他又将**流通资本(即处于流通领域的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与流动资本**(生产资本的流动部分)混为一谈。
- 错误的例子:他以商人资本为例来说明流动资本,但商人资本完全不属于生产过程,只在流通领域运动,因此它不能与生产资本的固定部分相对立。
- 定义的矛盾:一台机器在机器制造厂主手中是作为商品出售的“流动资本”,而在购买它的纺纱厂主手中则成为“固定资本”。这表明斯密没能抓住区分二者的关键在于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职能,而非物品的物理属性或是否被出售。
2. 价值构成的错误理论(斯密教条)
斯密提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错误教条:任何商品的价格最终都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这三种“原始收入”。这个理论可以简化为 价值 = v + m(可变资本+剩余价值)。
- 抛弃不变资本:在这个公式中,补偿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的**不变资本部分(c)**被完全抛弃了。斯密试图通过循环论证(生产资料的价格也分解为v+m)来消除c,但这在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
- 颠倒因果:他将收入(工资、利润、地租)视为价值的“原始源泉”,认为价值是由这些收入“构成”的,从而颠倒了价值决定收入的真实关系。这一错误为后来的庸俗经济学提供了理论温床。
3. 对可变资本的误解
由于上述混淆,斯密未能正确理解可变资本的本质。
- 劳动力与生活资料的混淆:他将流动资本中用于支付工资的部分等同于“工人的给养”(生活资料),而不是购买劳动力本身。这继承了重农学派的观点,但抛弃了其理论前提。
- 掩盖剥削:将可变资本(劳动力)与流动不变资本(原料等)都归入“流动资本”这一范畴,掩盖了可变资本作为剩余价值唯一源泉的特殊作用,从而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秘密。
总而言之,亚当·斯密虽然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概念普遍化了,但其理论内部的深刻矛盾,特别是对价值构成的错误分析和对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混淆,使其在资本理论上相比重农学派产生了巨大的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