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哲学是以日常经验和概念反思为基础,旨在为自然世界提供整体性、自洽性合理解释的哲学分支,它追求对事物所以然的道理的通贯理解,而非精确的数学预测。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是自然哲学,不是近代意义上的物理学。

自然哲学是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它具有哲学的种种特征而非科学的特征。

关于自然的理论,如果与形而上学原理相联系,就是自然哲学,如果没有这种联系,就是物理学。

展开阐述

自然哲学是一种前科学时代的理论形态,它通过对我们已有经验和自然概念的审慎考察与反思,来探求贯穿于万物之中的基本道理,从而为世界提供一个整体性的、可被自然理解的解释体系。其代表作是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它在形态上更接近于政治学或形而上学,而非现代的实证科学。

核心特征

  1. 基于经验与常识: 它的理论根植于人人皆有的普遍经验和观察,而非依赖特定仪器或实验产生的事实。它旨在将004-核心概念-常识中默会的理解加以形式化,提供更系统的自我理解。
  2. 注重概念考察: 其核心工作在于澄清和考察我们谈论自然现象时所使用的基本概念(如运动、时间、空间),清除其中的混乱与不一致,这种方式与哲学其他分支并无二致。
  3. 追求可理解性: 自然哲学强调其理论和原理必须是可被自然理解的,能够与形而上学的普遍原理相结合。它的解释力来自于提供了融贯的、合乎道理的图景,而非诉诸隐藏的机制或数学公式。
  4. 解释性而非预测性: 它完全是解释性的,旨在让我们理解事物为何如此(Why),而不是通过发现机制来对未来事件做出精确、可验证的007-核心概念-预测(How)。

与实证科学的关系

从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到牛顿的物理学,是一场根本性的概念方式转变。自然哲学依赖于与感性内容紧密相连的“自然概念”,而003-核心概念-实证科学则摆脱了形而上学的体系约束,发展出独立于日常008-核心概念-经验与实验、由数学和实验定义的“科学概念”,其理论的真伪依赖于预测和实验验证,而非自然的“可理解性”。

关联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