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科学是一种以解释基本事物现象的“所以然”为目的、通过对常识和概念进行反思来形成理论的知识形态,它与后来的实证科学相对,并最终分化为现代意义上的哲学和科学。
科学,或本书所称的哲学—科学,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就是要解释各个领域中的基本事物—现象的所以然。
哲学—科学理论把包含在常识中的默会理解加以形式化,形成理论,形成一个命题层面上的一致体系。这类理论来自对常识的反思。
哲学—科学理论并不严格区分概念考察和物理描述。这在很大程度是因为,希腊人所处的世界大体上是经验的世界,而经验的世界,包括经验世界的运行机制,大体是可以通过自然理解加以把握的。
展开阐述
“哲学—科学”是作者用来指称以亚里士多德思想为典范的、前近代的一种整体性知识形态。它旨在为世界提供一个统一的、可理解的解释,其性质与现代的实证科学有根本区别。
核心目标与方法
- 目标:解释“所以然”:其核心任务不是预测或改造世界,而是解释现象背后的道理,寻求一种自然的、融贯的“可理解性”。
- 方法:反思常识与概念:它的理论并非来自仪器观察或受控实验,而是源于对004-核心概念-常识中所蕴含的默会理解,以及对009-核心概念-概念与语词的系统考察与澄清。因此,它也被称为“经验理论”,其命题对我们来说是直接可理解的。
与假说及验证的关系
与003-核心概念-实证科学从006-核心概念-假说出发、依赖外部证据(实验)来验证的模式不同,哲学—科学的推理源于被认为是“真”的前提,其理论的“符合性”是与我们既有的经验和理解相符,而非与外部资料相符。它追求的是内在的、通体自明的道理。
历史演变
哲学—科学是古代知识的统一体,它将对自然机制的探索、对经验的反思、对概念的考察融为一体。随着近代科学革命的到来,这一统一体发生分化:
- 003-核心概念-实证科学:继承了其提供统一理论的雄心,但采用了数学和实验的全新方法。
- 哲学:继承了其对经验和概念进行反思的本性,但放弃了为自然界提供整体解释理论的任务。
因此,哲学—科学是理解从古代002-核心概念-自然哲学到现代科学与哲学分野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