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理是一种非强制性的公共话语形态,它通过诉诸理性和证据,而非权力、情绪或预设的“真理”,来争取听众的理解和认同。

说理是公共生活的基石,它预设了人与人之间具有平等的理性沟通能力。

一个社会是否文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公共话语是以说理为主,还是以宣传、命令或谩骂为主。

真正的说理,其目的不是压倒对方,而是开启一个共同探寻更佳认知和方案的过程,它是一种013-核心抽象-对话

展开阐述

在充斥着“唯一真理观”的环境中,说理往往被视为多余甚至危险的。然而,对于一个开放社会而言,说理是其能够正常运作的空气。

说理的核心要素

  1. 逻辑清晰: 论证过程符合基本的逻辑规则,概念明确,推理有效。
  2. 证据可靠: 论点建立在可以被检验的事实或公认的知识基础之上。纯粹的价值判断和个人好恶不属于说理的范畴。
  3. 态度公共: 说理面向的是具有普遍理性的听众,它必须是开放和可诘问的。它预设了一个平等的对话平台,而非上对下的训诫(见015-核心抽象-教育与洗脑的区别)。
  4. 目的开放: 说理的最高境界并非“说服”,而是与对话者共同构建014-核心抽象-共识。它允许修正、补充,甚至接受被反驳的可能。

为何说理如此重要?

  • 替代暴力: 在公共领域,解决分歧的方式只有两种:说理或暴力(包括语言暴力和物理暴力)。说理是文明的替代方案。
  • 保障017-核心抽象-自由人格: 一个能够进行公共说理的社会,才能容纳多元的观点和生活方式。它保护个人免于遭受强制性“真理”的压迫。
  • 提升认知: 说理过程强迫我们将模糊的直觉和情绪转化为清晰的论证,这本身就是一种澄清思想、提升016-核心抽象-独立判断力的训练。

说理的困境

在现实中,说理常常被各种因素消解,例如信息不对称、权力介入、群体情绪化以及将011-核心抽象-思想与学术混为一谈等。认识到这些困境,并坚持说理的原则,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实践。

关联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