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言洗脑”是指我们应该非常谨慎地使用“洗脑”这个词,避免将其泛化为标签,随意贴在任何我们不认同的、但对方却深信不疑的观念之上,因为这种做法会扼杀013-核心抽象-对话的可能。
如果你轻易地将所有与你意见相左的人都诊断为“被洗脑了”,那么你实际上也给自己建立了一个封闭的思想牢笼。
区分“坚定的信仰”与“被洗脑”是一项需要016-核心抽象-独立判断力的精细工作,粗暴的指控是一种智力上的懒惰。
当“洗脑”成为一个唾手可得的攻击性标签时,012-核心抽象-说理就已死亡。
展开阐述
在理解了015-核心抽象-教育与洗脑的区别之后,我们还需要建立一种使用“洗脑”一词的伦理。滥用这个词汇,不仅会消解其应有的严肃性,更会成为我们走出“唯一真理观”的障碍。
为何要“慎言洗脑”?
- 它是对话的终结者: 一旦你指责对方“被洗脑了”,实质上你就在宣告:对方已经丧失了理性和自主性,与他进行013-核心抽象-对话和012-核心抽象-说理是无效的。这等于单方面关闭了沟通的大门。
- 它可能是一种自我防御: 有时,当我们面对一个逻辑上难以反驳、但情感上无法接受的观点时,最省力的做法就是给对方贴上“被洗脑”的标签。这让我们无需再费力思考,从而保护了自己既有的、未经审视的观念。
- 它会使概念贬值: “洗脑”一词本应指代一种系统性的、强制性的、旨在摧毁个人017-核心抽象-自由人格的思想灌输过程。如果连正常的教育、文化熏陶、家庭影响,甚至仅仅是对方的坚定信念都被轻易地称为“洗脑”,那么这个词就失去了它的批判力度,使我们难以识别真正危险的思想操控。
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 对事不对人: 聚焦于对方的“论证”而非“状态”。尝试去理解和反驳其观点,而不是直接去诊断其心智是否“正常”。
- 保持谦逊: 认识到自己也可能受到某种程度的“灌输”而不自知(018-核心抽象-回顾始知真假)。拥有这种自觉,可以让我们在面对异议时多一份平和,少一份攻击性。
- 精确定义: 只有当一个思想系统明确表现出信息垄断、压制批判、诉诸非理性手段等特征时,我们才应审慎地考虑使用“洗脑”这一判断。在此之前,使用“观点不同”、“信念坚定”或“认知有偏差”等更中性的描述,是更为负责任的做法。
慎言洗脑,本质上是为了保护公共说理的空间,是拥有016-核心抽象-独立判断力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