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奥地利裔英国哲学家,语言哲学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语言的误用,澄清思想的混乱。
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同为二十世纪大哲,两人都对不可说这个题目深感兴趣。不过,维特根斯坦只承认事实可说,其余皆不可说。而可说的都能说清楚。
展开阐述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是与海德格尔齐名的20世纪哲学巨匠,他的思想同样对作者陈嘉映产生了重要影响。
思想核心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关注语言的界限与功能。他认为,许多传统的哲学问题实际上是源于对语言的误用和混淆。因此,哲学的核心任务不是建立理论体系,而是通过分析语言来澄清思想,揭示“语言游戏”的规则。
核心观点
- 可说与不可说:维特根斯坦严格区分了“可说的”与“不可说的”。他认为,只有关于事实的命题是可说的,并且能够被清晰地言说。而像伦理、美学、宗教、神秘体验等领域,则属于“不可说的”范畴。对于不可说的东西,我们应该保持沉默。
- 语言的限度:他强调,我们不能用语言去言说语言自身的界限。言说总是发生在界限之内,对于界限之外的“不可说”领域,语言是无能为力的。这种思想与海德格尔试图言说“无”和“存在”的方式构成了有趣的对比。
- 显示而非言说:尽管有些东西不可说,但它们可以通过某些方式被“显示”出来。这暗示了除了逻辑-事实的言说之外,还存在其他理解世界的方式,例如艺术、诗歌或行动。
对本书的影响
书中在探讨“说理”和“对话”的限度时,可以见到维特根斯坦思想的影子。作者在处理“可说”与“不可说”的张力时,将维特根斯坦的清晰划界与海德格尔、庄子的“言意之辨”进行了比较,展现了不同哲学路径在面对终极问题时的不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