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映的一本探讨说理、对话与公共理性的著作,旨在分析“讲道理”在现代社会中的可能性与困境。

近年来很少发表文章,收集在这里的主要是一些对谈、采访、讲演。分成三个块,第一块是没有什么主题的漫谈,第二块大致围绕我这些年出的几本书:《哲学·科学·常识》《简明语言哲学》《说理》《价值的理由》《何为良好生活》。

展开阐述

《说理》是作者陈嘉映的另一本重要著作,本书聚焦于“说理”这一社会性、实践性的活动。在一个人人都可以公开发声、但共识又日益困难的时代,重新审视“我们如何讲道理”显得尤为重要。

核心内容

  • 说理作为一种实践:本书不从纯粹的逻辑或修辞角度分析论证,而是将说理视为一种植根于具体生活情境中的人类实践活动。它关心的是真实场景中人们如何互动、交换看法并尝试达成理解。
  • 说理的条件:有效的说理不仅仅是逻辑正确,它依赖于一系列前提条件,包括对话双方共享的某些背景知识、基本价值、相互信任以及平等的对话地位。当这些条件缺失时,说理就很容易失败或演变为宣传、教条乃至暴力。
  • 事实与价值:书中探讨了在说理过程中,事实陈述与价值判断是如何交织在一起的。在很多伦理或政治争论中,分歧并不仅仅在于对事实的认知不同,更在于背后的价值排序和生活理想的差异。
  • 公共理性:本书可以看作是对构建“公共理性”的一次哲学努力。它试图在普遍主义的绝对真理观和相对主义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之间,寻找一条中间道路,即通过开放、诚恳的对话来培育理性的公共空间。

关联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