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股决定脑袋”是一种通俗说法,意指一个人的立场、利益和地位(屁股)决定了他的思想、观点和观念(脑袋),它常被用来质疑说理的可能性。

屁股决定脑袋这种话也许可以提醒我们不要把观念看得太重,提醒我们观念背后还有利益诉求等等,但单说屁股决定脑袋,那等于说人根本没有脑袋,那当然,说理就完全不可能了——所有的道理都可以还原为他处在什么地位上。

处在同样地位上的人照样会有不同看法。道理不是跟经验、利益等等完全脱离开来的东西,但道理并不是利益的傀儡,倒不如说,说理是超出特定经验和利益的一种努力。

有些选民改变了想法,由于改变了想法,就把屁股挪动了地方。

展开阐述

“屁股决定脑袋”是对人类理性的一种根本性质疑。它触及了思想与存在、观念与利益之间的深刻关系。虽然这一说法有其警示意义,但如果将其绝对化,则会取消一切真正说理和对话的可能。

“屁股决定脑袋”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合理之处

  1. 警示作用:它提醒我们,任何看似纯粹的观念背后,都可能隐藏着具体的利益诉uatu。在分析社会争论时,不能只看表面的道理,而要看到不同立场群体的现实处境和诉求。
  2. 揭示权力关系:在说理活动中,强势一方往往拥有更多资源,其“道理”可能掩盖了其地位带来的优势,而弱势一方可能“有理说不清”。这一说法有助于我们警惕说理中隐含的权力不对等。

局限之处

  1. 取消了人的主体性:如果“屁股”完全决定“脑袋”,那就意味着人没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根本没有脑袋”),所有的道理都可以被还原为利益的表达。这否定了理性、反思和超越性的可能。
  2. 无法解释观念的差异与改变:它无法解释为何处于相同地位(同一个“屁股”)的人会持有不同的观念。更重要的是,它无法解释为何人们会通过聆听道理、反思而改变自己的想法,甚至不惜为此改变自己的立场(“把屁股挪动了地方”)。

说理:超越“屁股”的努力

  • 说理的本质:说理活动恰恰是一种试图超越特定经验和利益局限的努力。当一个人站上辩论台,他就不得不诉诸公共的事实和逻辑,而不仅仅是宣示自己的立场。
  • 道理与利益的复杂关系:道理并非与经验、利益完全无关,但它也绝非利益的“傀儡”。观念与利益之间是“曲曲折折有多重联系”,而非单向的、机械的决定关系。

因此,在承认立场和利益对观念的深刻影响的同时,必须坚持说理的价值。真正的对话和思考,正是在于努力挣脱“屁股”的束缚,朝向一种更普遍、更具同理心的理解。否则,社会将退化为不同利益集团之间赤裸裸的力量角逐。

关联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