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理学是对“讲道理”这一活动本身进行的哲学探究,它关心争论的意义、解决的可能性以及如何进行有益的讨论,是哲学的核心。

我则会在说理的一般性质方面多考虑一点儿:这些争论有没有意义?这些争论有没有解决的可能?怎么一来就变成了瞎争,怎么讨论问题才能够带来积极成果?可以把对这类问题的探究称作论理学,而在我看,论理学就是哲学的核心。

哲学是系统论理,到今天,论理总是在一定的学术脉络里展开的…我相信,只有学会在事质讨论中好好讲道理,才能在论理学探究中保持敏感和可靠的方向。

论理学探究本身是一种说理实践,它本身也是用说理的方式展开的,我们只能用讲道理的方式来谈“讲道理”是怎么回事。

展开阐述

“论理学”(The Study of Reasoning)是哲学的核心,它不是指一套具体的逻辑规则,而是对“说理”这一人类活动的根本性质、可能性和有效性的反思。

论理学的核心关切

  1. 超越事质,关心形式:当人们为具体的政治或伦理问题争论不休时(事质讨论),论理学退后一步,转而考察这些争论本身的形式。它关心的问题包括:这样的争论有意义吗?有无可能达成解决?如何避免无效的争吵,使对话产生积极效果?
  2. 探究“根本问题”:论理学所探究的是“根本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某种先于一切具体讨论的绝对基础。相反,“根本”意味着“好多问题纠结于此处”。没有具体的事质问题,也就没有所谓的根本问题。
  3. 道理 vs. 规律:论理学所要通达的是“道理”,这与实证科学所探求的“规律”和“机制”有本质区别。道理始终与人的理解、意义世界相连。

论理学的实践性

  •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论理学的探究无法脱离具体的说理实践。只有在鲜活的、具体的议题讨论中,论理学才能保持其敏感性和方向感。例如,对“屁股决定脑袋”这一说法的反思,就源于对现实争论的观察。
  • 自我指涉的活动:论理学本身就是一种高级的说理活动。我们无法外在于“讲道理”来研究“讲道理”,只能通过“讲道理”的方式来展开对“讲道理”的研究。这决定了它无法像一门纯粹的客观科学那样进行。

论理学与哲学教育

  • 说理能力的培养:论理学旨在培养一种“说理的艺术”,这不仅是哲学系的专利,而是所有学科都需要的核心能力。大学有必要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说理艺术”课程。
  • 概念澄清:哲学家在论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工作,是考察那些我们日常使用但可能引发混淆的论理概念,例如“道理”、“共识”、“对话”等。

关联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