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循环的第二阶段(P)是资本的生产过程,在这一阶段,资本由生产资本形式转化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资本形式,是资本价值实现增殖的核心环节。

资本家用购买的商品从事生产消费。他作为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者进行活动;他的资本经历生产过程。结果产生了一种商品,这种商品的价值大于它的生产要素的价值。

展开阐述

资本循环的第二阶段,即生产资本的职能,是资本循环的中心环节。在第一阶段G—W完成后,资本价值从货币形式转化为生产资本的实物形式(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资本的流通暂时中断,进入生产领域。

生产资本的构成与职能

生产资本(P)由两部分构成,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截然不同:

  1. 不变资本(c):由生产资料(劳动资料和劳动材料)构成。在生产过程中,它的价值只是被保存并转移到新产品中,自身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
  2. 可变资本(v):由劳动力构成。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不仅再生产出自身的价值,还创造出一个新的价值——剩余价值(m)

生产过程的本质是剥削劳动力的过程。资本家通过组织生产,迫使工人提供的劳动超过补偿其劳动力价值所必需的劳动,这部分无偿的剩余劳动就物化为剩余价值。

价值的增殖

生产过程的结果是产生一个新的商品(W′),这个商品的价值(W′)大于生产它所耗费的生产资本的价值(P)。其价值构成可以表示为 W′ = c + v + m。这个“m”(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和动机,它是在这个阶段被创造出来的。

例如,一个资本家投入422镑生产资本(372c + 50v),通过生产过程,他得到价值500镑的纱。这500镑中,422镑只是原有资本价值的再现,而多出来的78镑就是新创造的剩余价值。

生产过程作为循环的中断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中,生产过程(P)表现为流通阶段(G—W和W′—G′)之间的一个中断。然而,这个中断恰恰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所在,是价值得以增殖的唯一源泉。没有这个生产阶段,资本的流通就只是简单的商品交换(G—W—G),不可能带来任何价值的增加。

因此,第二阶段是资本循环的决定性阶段,它使资本从一个单纯的价值额转变为一个能够自行增殖的价值,为进入第三阶段W′—G′并实现其增殖了的价值奠定了基础。

关联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