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本的补偿、修理和积累是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为维持、更新和扩大以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所进行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

虽然固定资本,如上所述,继续以实物形式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作用,但它的价值的一部分,按照平均损耗,已经和产品一起进入流通,转化为货币,成为货币准备金的要素,以便在资本需要以实物形式进行再生产时来补偿资本。

展开阐述

固定资本由于其较长的使用寿命和逐渐的价值转移,其再生产过程表现出独特的复杂性。

1. 补偿(折旧)

  • 损耗:固定资本在使用过程中会经历两种损耗:
    • 有形损耗:由物理使用和自然力(如腐朽、锈蚀)造成的磨损。
    • 无形损耗:由技术进步导致原有机器贬值,即使其物理性能完好,也需提前更换。
  • 价值转移与货币化:固定资本按照其平均损耗,将价值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产品中。通过产品的出售,这部分价值以货币形式流回,并逐渐积累成一个折旧基金(或补偿基金)。
  • 实物更新:当固定资本的寿命终结时,积累起来的折旧基金就被用于购买新的同类设备,完成固定资本的实物补偿。这个过程不是逐年进行的,而是周期性的,其周期等于固定资本的寿命。

2. 修理(维持费用)

为了维持固定资本的正常工作状态,需要不断进行修理和维护。

  • 维持劳动:如日常的清洁、保养等,这部分劳动属于追加的流动资本支出,其价值会分摊到年产品中。
  • 修理劳动:为修复偶然发生的局部损伤所进行的劳动。其费用通常按行业平均水平估算,并作为经常性支出计入产品价格。修理和补偿的界限在实践中往往具有弹性,为资本家操纵账目、虚增股息提供了可能。

3. 积累

固定资本的积累,即规模的扩大,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

  • 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将一部分剩余价值积累起来,用于购买追加的或更先进的固定资本。
  • 折旧基金的再投资:在固定资本寿命终结前,将已经以货币形式积累起来的折旧基金,用于扩大现有企业或改良机器。这种积累并非源于剩余价值,而是源于原有固定资本价值的再利用,但同样能实现规模扩大的再生产。

固定资本的这种补偿、修理和积累的长期性和周期性,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繁荣、危机、萧条)提供了物质基础。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往往成为新一轮经济周期的起点。

关联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