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想法是食物 (IDEAS ARE FOOD)

“想法是食物”是在章节-第十章 更多的例子中提出的一个核心**结构隐喻**。这个隐喻揭示了我们是如何系统性地借用“食物”以及相关的“消化”过程,来理解“想法”的接收、处理和评估过程。

隐喻的系统性表达

我们用大量与食物、烹饪和消化相关的词汇来谈论想法。

  • 他的话让我满口恶心。 (What he said left a bad taste in my mouth.)
  • 整篇论文充斥着未经考证的事实,不成熟的想法和陈腐的理论。 (All this paper has in it are raw facts, half-baked ideas, and warmed-over theories.)
  • 有太多的事实需要我去消化。 (There are too many facts here for me to digest them all.)
  • 我只是无法囫囵咽下这一结论。 (I just can’t swallow that claim.)
  • 让我先斟酌一会儿。 (Let me stew over that for a while.)
  • 那是精神食粮。 (That’s food for thought.)
  • 贪婪地读这本书。 (He devoured the book.)
  • 这是这篇论文最有味道的地方。 (This is the meaty part of the paper.)

隐喻的经验基础

这个隐喻并非任意的,它建立在一系列更基础的隐喻之上,这些隐喻最终源于我们的身体经验:

  1. 想法是物体: 想法被看作是可以从外部世界进入我们身体的物体。
  2. 头脑是容器: 我们的头脑被看作是一个可以容纳这些“想法物体”的容器。

和“管道”隐喻一起我们得到了一个复杂的隐喻,在这个隐喻中,“思想是进入到头脑的物体”,就像食物是进到身体中的物体一样。这就隐喻性地创造出思想与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思想就是食物”就是部分基于这种相似性。

隐喻的凸显与隐藏

“想法是食物”这个隐喻凸显了想法的以下方面:

  • 可接受性: 有些想法“美味”,有些则“难以下咽”。
  • 可理解性: 想法需要被“消化”和“吸收”。
  • 质量: 想法可以是“新鲜的”、“成熟的”,也可以是“生的”、“半生不熟的”或“陈腐的”。
  • 智力滋养: 好的想法能滋养心智,如同食物滋养身体。

同时,它也隐藏了想法的其他方面,例如想法的逻辑结构(由隐喻-理论是建筑来凸显)或想法的生命力(由隐喻-想法是人隐喻-想法是植物来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