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管道隐喻 (The CONDUIT Metaphor)

“管道隐喻”是由学者迈克·雷迪(Michael Reddy)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并在本书章节-第三章 隐喻系统性:凸显和隐藏中被详细讨论。它揭示了我们文化中用以谈论“语言”和“交流”的主要隐喻框架,以及这个框架如何系统性地隐藏了意义构建的复杂性。

管道隐喻的构成

这个复杂的隐喻由三个相互关联的子隐喻构成:

  1. 思想(或意义)是物体 (IDEAS (or MEANINGS) ARE OBJECTS)
  2. 语言表达是容器 (LINGUISTIC EXPRESSIONS ARE CONTAINERS)
  3. 交流是发送 (COMMUNICATION IS SENDING)

这个框架的核心逻辑是:

说话者把思想(物体)放进语言(容器),并(顺着管道)传送给听者,而听者会从语言(容器)中提取思想(物体)。

隐喻的系统性表达

我们日常谈论语言和交流的方式,有至少70%都源于这个隐喻。

  • 向他阐明这个想法非常难。 (It’s hard to get that idea across to him.)
  • 你出了那个主意。 (I gave you that idea.)
  • 我的想法难用语言表达出来。 (It’s difficult to put my ideas into words.)
  • 尽量做到言简意赅。 (Try to pack more thought into fewer words.)
  • 意思就在话中。 (The meaning is right there in the words.)
  • 他的话毫无意义。 (His words carry little meaning.)
  • 这句话没有意义。 (The sentence is without meaning.)

管道隐喻的隐藏功能

“管道隐喻”是说明隐喻如何隐藏经验侧面的绝佳案例。它通过凸显语言作为信息传递工具的一面,系统性地隐藏了意义构建的真实过程。

它让我们误以为:

  • 意义是客观存在于词语中的: 它假设词语和句子本身就包含着固定的、独立于人的意义。
  • 语境是不重要的: 它忽略了意义的产生在极大程度上依赖于语境。
  • 听者是被动的: 它将听者描绘成一个被动的意义提取者,而忽略了听者在理解过程中主动的、创造性的作用。

作者通过“请坐在苹果汁座位上”这个真实的例子,有力地反驳了“管道隐喻”的局限性。这句话脱离了具体的语境就毫无意义,证明了意义并非简单地“存在于”词语之中,而是由交流双方在特定语境下共同构建的。

当需要环境才能确定句子是否有意义,如果有,是什么意思的时候,“管道隐喻”就不适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