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争论是战争 (ARGUMENT IS WAR)
“争论是战争”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提出的第一个,也是最核心的**结构隐喻**案例。它系统地揭示了隐喻不仅是语言的点缀,更是我们思维和行动的基础。
隐喻的语言表达
我们日常谈论“争论”的语言,大量地、系统性地借用了“战争”的词汇。
- 你的观点是无法防御的 (Your claims are indefensible.)
- 他攻击了我观点中的每一个弱点。 (He attacked every weak point in my argument.)
- 他的批评很在点子上。 (His criticisms were right on target.)
- 我粉碎了他的论点。 (I demolished his argument.)
- 和他争论,我从来没赢过。 (I’ve never won an argument with him.)
- 如果你采用那个策略,他会消灭你。 (If you use that strategy, he’ll wipe you out.)
隐喻构建行为
这个隐喻的深刻之处在于,它不仅仅影响我们的言辞,更直接构建了我们进行争论时的行为和体验。
我们不是仅仅要用战争术语来_探讨_ “争论”,看到这一点很重要。实际上,我们会赢得或者输掉一场争论。我们把正在与之争论的人看作是对手。我们攻击他的立场,捍卫自己的立场,失去和赢得阵地,计划并使用策略。 … 从某种意义上讲,“争论是战争”成了我们这种文化中赖以生存的一个隐喻,这个隐喻建构了我们在争论中的行为。
隐喻的凸显与隐藏
“争论是战争”这个隐喻在凸显争论的对抗性、策略性和输赢等方面的同时,也必然隐藏了其其他的可能性。
- 凸显: 对抗、攻击、防守、策略、输赢。
- 隐藏: 合作、共同探寻、相互理解。
作者通过一个思想实验来说明这一点:
想象一下有这么一种文化,争论被看成是一种舞蹈,参与者就是舞蹈演员,其目的是以平衡愉悦的方式来进行表演。在这样的文化下,人们将以不同的眼光去审视争论,以不同的心情去体会争论,以不同的方式去进行争论,并以不同的口吻去谈论争论。
这个例子说明,我们对“争论”的理解和实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文化中主导的这个隐喻所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