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第十三章 结构隐喻的基础

本章的核心观点是,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s)方位隐喻本体隐喻一样,都基于我们经验中的系统性关联(Systematic Correlations)。结构隐喻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它能让我们用一个高度结构化、清晰界定的概念去构建另一个概念。

结构隐喻则远不止如此,它还能让我们以一个高度结构化的清晰界定的概念来建构另一个概念。

核心案例:隐喻-争论是战争的基础

本章以“理性的争论是一场战争”这一核心隐喻为例,深入剖析了其经验基础。这个隐喻的基础在于,我们的文化将“言语交锋”(争论)和“身体搏斗”(战争)这两种不同的活动系统性地关联了起来。

  1. 身体搏斗的普遍性: 身体搏斗是动物界和人类社会中为了获取资源、地位等而进行的普遍行为,其过程包含挑战、攻击、防守、撤退、胜负等基本结构。

  2. 争论作为搏斗的“文明”形式: 人类社会发展出了口头争论,作为一种无需冒身体风险就能获取所想之物的社会制度。

  3. 从日常争论到理性争论:

    • 日常争论: 常常包含各种“不理性”的策略,如恐吓、威胁、侮辱、奉承等,这些都直接对应于身体搏斗中的策略。
    • 理性争论: 是一种理想化的争论形式,试图排除上述“不理性”策略,限定在逻辑和证据的框架内。然而,即使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其核心结构(建立立场、攻击、防守、输赢)依然是通过“战争”这一隐喻来理解和执行的。

这里的关键在于,不仅仅是我们对于争论的构想,就连我们付诸实行的方法都是基于我们对身体战斗的知识和经验。 … 无论是在科学的、学术的或者法律的环境下去追求理想的“理性争论”,或是在家里与人争论不休,又或是在家中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讨价还价,我们都是以“争论是一场战争”这个隐喻为基础来理解、实践和描述我们的争论。

核心案例:劳动与时间是资源

本章还分析了另外两个在我们工业化社会中至关重要的结构隐喻:“劳动是资源”“时间是资源”

这两个隐喻的基础在于,我们将“劳动”和“时间”这两种抽象事物,与我们对“物质资源”(如原材料、燃料)的经验进行了系统性的关联。

物质资源的特征:

  • 是一种物质
  • 可被量化
  • 可被赋予单位价值
  • 服务于特定目的
  • 在使用中被消耗

通过隐喻,我们将这些特征投射到了劳动和时间上:

  • 隐喻-劳动是资源: 将“劳动”这种活动视为一种可量化、有价值、服务于生产目的并会被消耗的资源。
  • 隐喻-时间是资源: 由于劳动在工业社会中通常以时间来量化,因此“时间”也被视为一种可量化、有价值、可被花费、浪费、节省的宝贵资源。

在我们的文化习惯里,“劳动是一种资源”,“时间是一种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所以我们倾向于根本不将其视为隐喻。但是上述两者经验基础之论述表明,两者都是西方工业化社会的基本结构隐喻。

这两个隐喻凸显了我们文化中对效率和目的性的高度重视,但同时也隐藏了劳动的个人意义、满意度以及时间的非功利性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