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第十五章 经验的连贯建构
本章的核心观点是,我们通过将经验完形(Experiential Gestalts)强加于现实之上,来使我们的经验变得连贯(Coherent)。这些完形是具有多维度的结构化整体,而隐喻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允许我们将一个完形的结构投射到另一个之上。
经验完形与经验维度
经验完形是我们组织经验的方式,它们由一系列从我们经验中自然浮现出的**维度(Dimensions)**构成。
以“对话”这个经验完形为例,其结构维度至少包括:
- 参与者 (Participants)
- 部分 (Parts)
- 阶段 (Stages)
- 线性序列 (Linear Sequence)
- 因果关系 (Causation)
- 目的 (Purpose)
理解这样的多维完形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理解我们经验连贯性的关键。
这些维度本身就是直接源于我们经验的基本范畴(如自我与他人的区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事件的开始与结束等)。
隐喻如何建构经验
当我们体验一种活动时,我们是在用一个或多个经验完形来对其进行分类和理解。隐喻的作用就是将一个经验完形(如“战争”)的维度结构,添加到另一个经验完形(如“对话”)之上。
以“争论”为例:
- 基础是“对话”: 争论首先是一种对话,具备对话的所有基本维度。
- 隐喻投射: 当我们感觉对话变成了“被围攻”的状态时,我们便开始将“战争”这个完形的结构投射到对话之上。
- 结构叠加: “战争”完形的维度(如对手、攻击、防守、策略、输赢等)被叠加到“对话”的相应维度上,从而将“对话”重构为“争论”。
把对话理解为争论就要能够把“战争”概念要素的多维结构添加到相应的“对话”结构上。 … 当“战争”完形与我们对话中的感受和行为相符时,即将谈话作为争论来体验。
概念与经验的“吻合”
我们说一个概念与一段经验相“吻合”(fit),指的是这个概念(一个多维度的完形)的维度结构,可以与我们实际经验的维度结构一一对应。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对经验进行分类、理解、记忆和言说。
我们依据概念系统中的体验完形对我们特别的经验进行了分类。 … 如果我们关于“争论”的概念——我们是其中的参与者——与我们昨天的经验维度对维度地相吻合,那我们便是在说实话。
次范畴化与隐喻的连续统
本章还指出,**次范畴化(Subcategorization)和隐喻(Metaphor)**之间并非泾渭分明,而是一个连续统的两端。
- 明确的次范畴化: 如果A和B是同一种类的活动,且A具备B的所有结构特征,那么“A是B的一种”就是次范畴化(如“争论是一种对话”)。
- 明确的隐喻: 如果A和B是完全不同种类的活动,且A只是部分地由B来构建,那么“A是B”就是隐喻(如“争论是战争”)。
- 中间地带: 当不清楚A和B是否属于同一种类时,它们的关系就处于这个连续统的中间位置(如“争论是一次战斗”)。
重要的是次范畴化和隐喻是一个连续统上的两个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