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
在《哥德尔、艾舍尔、巴赫》中,智能并非简单地等同于计算能力,而是与自我意识、模式识别、概念-递归以及从概念-形式系统中“跳出”的能力紧密相关。
跳出系统
智能的一个核心特征是能够跳出当前正在执行的任务或所处的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观察和反思。这与机械式的、只能在系统内部运作的程序形成了鲜明对比。
能够跳出正在进行的工作并且看一下已经做了些什么,这是智能固有的特点。它总是寻找并且常常能找到模式。我说的是智能可以跳出它所做的工作,这不意味着它总是这样做。然而,常常是略微推动它一下就足够了。
在WU谜题的例子中,人类玩家很快就会发现所有定理都以’W’开头,从而推断出’U’是不可生成的。这种在系统之外进行的思考,正是智能的体现。
区别在于:机器有可能在做某件事情时不去观察,而人不可能不去观察。请注意,我不是说所有的机器都不具有复杂的观察能力,只是有些机器不具有。我也不是说所有的人都总是进行复杂的观察,事实上,人常常是不注意观察的。但是机器可以被制造成是完全不去观察的,而人则不能。
智能与意义的揭示
智能是揭示信息和概念-意义的关键。一条消息是否具有固有的、客观的意义,取决于是否存在一种普遍的智能,能够以可预测的方式对其进行解码。
如果我们相信人类智能只不过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的一个特例——即智能生物会出现于各种各样的环境之中——那么可以推测,人们用来交流框架消息和外在消息的“语言”只不过是智能生物彼此之间进行通讯的那种通用语言的一种“方言”而已。这样,有几种触发信号该是具有“普遍触发能力”的,就是说,所有智能生物都趋向于以和我们同样的方式对这些触发信号作出反应。
因此,智能的本质决定了意义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认为是客观存在的。
智能与交织的递归
智能与概念-递归,特别是能够修改自身的递归程序,有着深刻的联系。智能系统不仅能执行递归操作,还能反思和修改这些操作。
复杂到一定程度的递归系统,其能力可能会强有力得足够打破任何事先规定下来的模式。这不就是使智能成其为智能的性质之一吗?与其仅仅考虑由可以递归地调用自身的过程组成的程序,为什么不考虑得更复杂一些,设计出可以修改自身的程序——可以作用于程序本身,扩展、改进、推广、加固程序的程序?智能的核心之处大概就是这种“交织的递归”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