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曼努尔·康德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也是启蒙运动时期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批判哲学”深刻地改变了近代哲学的走向,在认识论、伦理学、美学等领域都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

哲学贡献

认识论:哥白尼式的革命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试图调和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争论。他认为,我们的知识虽然始于经验,但并非完全源于经验。心灵并非一块被动的“白板”,而是通过其先天的“知性范畴”(如因果性、实体性等)和时空直观形式,主动地建构了我们所经验到的现象世界。这就是所谓的“哥白尼式的革命”——不是知识符合对象,而是对象符合我们的认识能力。

伦理学:康德主义

在伦理学领域,康德是理论-形式主义(道义论)的集大成者。他的伦理学理论,即理论-康德主义,完全建立在理性和义务的基础之上,而非情感或后果。

  • 善良意志:康德认为,唯一无条件善的就是善良意志,即出于对道德法则的尊重而去行动的意愿。
  • 概念-定言命令:他提出了作为普遍道德法则的概念-定言命令,其核心在于行为准则的“可普遍化”和“人是目的”这两条原则。

理论-康德主义 (Kantianism): 这种观点认为,行为的道德价值是由其是否遵循道德法则决定的。

人格同一性

问题-人格同一性的讨论中,康德也提出了重要的思想实验。他通过灵魂转换的例子,挑战了将人格等同于不变灵魂的理论-灵魂理论,暗示了心理内容对于人格同一性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