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Rationalism)是概念-认识论中的两大主流理论之一,与理论-经验主义相对。其核心观点是,理性(Reason)是知识的首要来源和最终检验标准,并且我们能够通过纯粹的理性思考,独立于感觉经验之外,获得关于世界的重要真理。

核心论点

理性主义者通常主张以下几点:

  1. 天赋观念(Innate Ideas):认为人的心灵在出生时并非一块“白板”,而是预先就拥有一些基本的概念或知识,例如逻辑真理、数学公理、因果观念,甚至上帝的观念。
  2. 理性直观(Rational Intuition):我们有能力通过一种直接的、非经验的理性洞察,来把握某些真理的确定性。例如,我们知道“2+3=5”或“凡事皆有因”,不是通过观察,而是通过理性直观。
  3. 演绎推理:理性主义强调从这些自明的、天赋的或通过理性直观把握的第一原则出发,通过严格的概念-演绎论证,来构建一个确定无疑的知识体系。

代表人物

近代哲学中的理性主义思潮主要由三位欧洲大陆的哲学家所代表:

  • 人物-笛卡尔(René Descartes):他试图通过“我思,故我在”这个通过理性反思得出的第一原则,来重建整个知识大厦。
  • 斯宾诺莎(Baruch Spinoza):他试图用类似几何学公理化的方法,从几个基本定义和公理出发,推演出关于上帝、自然和伦理的完整形而上学体系。
  • 人物-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他提出了“充足理由律”和“矛盾律”作为理性推理的基本原则,并认为存在独立于经验的“永恒真理”。

与经验主义的对立

理性主义与理论-经验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对知识来源的看法。理论-经验主义认为一切知识最终来源于感觉经验,而理性主义则认为至少存在某些重要的知识(特别是关于必然性和普遍性的知识)是独立于经验的,只能通过理性获得。这场争论塑造了整个近代哲学的面貌,并最终由人物-康德试图以其“批判哲学”加以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