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生活(Eudaimonia)是一种以品性、识见和有意义的作为为核心的卓越生存状态,它在行动中实现自我,并在具体的社会现实中建设而成,而非单纯的幸福感受或世俗成功。
良好生活首先从品性、识见、有所作为着眼来看待生活。
你生存的社会就是这个样子,你要是有心好好生活下去,就得在这个社会现实里建设你自己的良好生活——毫无疑问,这种建设包括批判与改造。
行动不只带来结果,它同时也是自我实现的过程。人并非天生的懒汉,仿佛事事都希望不劳而获,坐享其成;不是的,我们不仅希望有个好结果,而且要自己求获这个结果。
展开阐述
“良好生活”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核心概念,其希腊词为“Eudaimonia”,意指一种最值得追求的、最完满的人生状态。它区别于短暂的快乐和被动的幸福。
核心内涵:品性、识见与作为
良好生活并非一种主观感觉,而是从客观的、整体的视角看待生活。它主要由三个维度构成:
- 优异的品性 (Virtue): 拥有勇敢、节制、慷慨、公正等德性。
- 卓越的识见 (Wisdom): 具备明辨是非、洞察事理的智慧,尤其是实践智慧。
- 有意义的作为 (Action): 将品性和识见体现在有价值的行动中,建功立业或德修有进。
与成功学的区别
良好生活不等于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一个人可能在名利上非常成功,但其生活方式可能品格低下、灵魂干瘪。关键在于成就的性质以及实现成就的方式,而不仅仅是结果。真正的良好生活,其成功会让优秀者变得更加坚毅、从容、大度。
在现实中建设
良好生活不是在理想化的真空中实现的,而必须在每一个具体的、甚至充满缺陷和污浊的社会现实中积极地建设。这要求个人既要正心诚意地做事,也要保持对环境的批判与改造意识,同时不因环境的恶劣而抱怨、放纵自己。
自我实现的过程
良好生活与“自我实现”紧密相连。它强调行动本身的过程价值,而不仅仅是结果。人通过亲身实践、用自己的汗水浇灌出果实,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己的潜能和生活旨趣,使生命变得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