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是行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为行动提供理由和方向,但其性质和与行动的关系在不同人类活动中有着根本差异。
有些活动,对于参与者来说,目的和手段是分开来的;有些活动,目的和你达到目的的活动结合在一起。
与其说我们为了赢棋去下棋,不如说我们是为了要下棋才设置了赢棋的目的。
实践活动的目的无法完全独立于实践活动本身加以界定,在极端情况下,“良好的实践本身就是目的”。
展开阐述
目的的分类
作者区分了两种根本不同类型的目的:
-
外在目的 (External End)
- 定义:目的与达成目的的活动(手段)是相互分离的。活动本身只是为了获取外部结果的工具。
- 示例:挖土方为了挣工钱。挖土方本身是枯燥的,工人关心的是最终的工钱。如果不用挖土方也能拿到钱,他会很乐意。
- 特点:“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只要能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
内置目的 (Internal End)
- 定义:目的内在于活动本身,与活动过程紧密结合,无法分离。设立目的就是为了让活动得以展开。
- 示例:下棋为了赢棋。赢棋这个目的使得下棋这个游戏得以成立。但下棋者真正享受的是下棋的过程,而非仅仅是“赢”这个结果。如果对手直接认输,下棋者反而会感到失望。
- 特点:活动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和追求,目的服务于过程。
实践活动的目的
- 大多数重要的人类活动(如绘画、行医、学术、政治)都并非单纯取效或单纯游戏,其目的既有外在的一面,更有内置的一面。
- 创造性与目的的演变:在绘画、学术等创造性活动中,目的不是预先固定的,而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被重新定义和丰富的。一个出色的作品不仅是达到了某个目的,它本身还可能改变和创造了新的目的。
- 目的的复杂性:多数实践活动的目的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复杂且相互关联的。例如,行医的目的不仅是治愈疾病,还涉及减轻痛苦、给予慰藉、与患者沟通等多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