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齐克的“体验机”思想实验揭示出,人不仅追求主观的快乐体验,更根本地追求在真实世界中的行动与实现,我们想要“成为”某种人,而不仅仅是“感觉”自己是那种人。
我们想往的不是快乐感觉,而是有意义的生活。
我们不仅希望经验某些感觉,我们还想要确定我们是某种人。一个浮沉于快乐经验的人是什么都无所谓的人。
人生不是一场经验,人生是我们在其中追求善好生活的过程。
展开阐述
“体验与实现”的论题,通过哲学家罗伯特·诺齐克著名的“体验机”(Experience Machine)思想实验,深刻地挑战了以主观感受为唯一价值核心的快乐主义伦理观。
体验机思想实验
诺齐克设想了这样一台机器:一旦你接入它,神经心理学家就可以刺激你的大脑,让你感受到任何你想要的快乐体验——你可以体验到写出一部伟大的小说,交到知心的朋友,或解决世界难题的快乐。你不会知道这一切都是机器模拟的,你会以为它们都是真实发生的。问题是:你愿意接入这台机器,过上一种只有快乐体验的虚拟生活吗?
我们为何拒绝体验机?
多数人凭直觉会拒绝接入体验机。这一选择揭示了,对我们来说,除了主观的“体验”,还有更重要的价值。我们拒绝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
我们想要“做”某事,而不仅是“体验”到做了某事。我们珍视的是在真实世界中付诸努力并真正完成一件事的过程和结果,而不仅仅是拥有一种“完成了”的感觉。行动和创造本身的价值,是无法被虚拟体验替代的。
-
我们想要“是”某种人,而不仅是“感觉”自己是某种人。人的身份和品格是在真实的行动和选择中塑造的。接入体验机,我们只是一个被动接收刺激的“水箱中的大脑”,一个“不定形的肉团”,而不是一个勇敢、善良、有智慧的人。我们追求的是真实的德性与品格,而非其幻影。
-
我们想要接触真实的、更深刻的现实。体验机提供的世界是人造的、浅薄的。我们渴望与一个独立于我们意志的、更深刻的真实世界相联结。对真实的追求,本身就是一种根本性的人类需求。
结论:实现的价值高于体验
体验机实验有力地证明,一个良好生活,其核心是“实现”而非“体验”。我们追求的幸福(Eudaimonia),是一种在真实世界中通过行动去实现潜能、塑造品格、创造价值的圆满状态。单纯的快乐体验,无论多么强烈和持久,如果脱离了真实的行动和实现,对我们来说都是空洞和没有意义的。这一论题为区分快乐与幸福,以及强调实践与行动在良好生活中的核心地位,提供了坚实的哲学论证。